8月26日,以“品质革命与消费升级-中国制造突围新拐点”为主题,2016年第三届责任消费高峰论坛在广州举行,来自政府职能部门、消费者保护组织以及国内外第三方检测机构、企业的嘉宾与会,并围绕“中国制造”如何以工匠精神推进“品质革命”,由“中国制造”迈向“精品制造”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以下为部分嘉宾的分享:
SGS农产食品部中国区副总监 王剑
“中国制造”出口企业生产模式,经历了自然资源初级加工、消费品贴牌生产,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工业品制造三个阶段的演变。这个过程中,国际采购商严格的质量要求及国际间的绿色贸易壁垒,倒逼出口企业不断升级产品质量以符合指标性要求,甚至提升管理能力以符合管理体系的要求,最终生产出畅销国际市场的优质产品。
中国并不缺乏生产优质产品的能力。近几年,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下降,使得国际采购重点从中国转移到东南亚劳动成本较低地区,通过与SGS客户的沟通交流,发现当地供应商的质量意识、管理能力和专业化人才都与中国厂商有较大差距,不得不将部分采购需求又重新转回中国生产商。从侧面来看,国际市场也认可“中国制造”产品的质量水平。
《消费者报道》CEO 魏伟力
中国制造产品虽然价格上具有相当优势,但在综合质量指标上,大部分仍难以占据排名第一的位置,技术要求愈高的产品领域,这种现象更为明显。不少企业仍偏爱“营销为王”的发展策略,忽略了品质基石。同时,中国正在兴起一个规模可观的中产阶层,其消费需求从“有”向“优”升级,从温饱向小康转变。国货的品质不能提升,无疑会失去巨大市场。
近年我国涌现不少依靠出色营销而一夜爆红的品牌和产品,但其发展之路能走多远多久却不可预知。以这三年多的切实感受,当我们在对某类商品进行客观比对时,一旦对一些知名品牌的质量表现评价不佳时,很多企业只会一味提出质疑,甚少会对自身品质控制或技术创新方面进行深刻反思和坦诚交流。这种固有的“傲娇”,可能已经不知不觉中成为品质进步的绊脚石。
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秘书长 冯念文
深圳市品质消费研究院正在对蜂蜜进行质量调查,发现90%的蜂蜜都是掺假的,而且是现行国家标准检测不出来的,所以达到国家标准,不代表产品拥有好品质。物美不可能价廉,优质必须优价。目前,产品是否真的能做到物美?这还是个问题。
消费者对品质的选择,决定了企业对质量的追求。随着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推进中国“品质革命”迫在眉睫。中国制造的好品质,应该能让消费者可感知、可识别、可受益、可监督。
衍生行贸易(深圳)有限公司总经理 徐洁华
商业市场唯一制胜法则就是,以工匠精神与消费者对话。企业只有专注了解消费者需求,坚持人性化的品牌沟通,一丝不苟地提高产品品质,才能最终获得消费者的信赖与认可。
广东检验检疫技术中心主任 郑建国
第三方检测机构还可作为执法的有力技术支撑,通过开展专项抽查,确保进出口消费品安全、维护市场秩序。全方位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以及权威科学的信息发布渠道,分别对生产厂商与消费者有着重要意义。
在提到国内国外产品的对比时郑建国反问:国外的产品都好吗?从数据上可以看出,在刹车片的抽检时,101批次中有92批次不合格,不合格高达91.09%。
以上是2016年第三届责任消费高峰论坛上部分嘉宾的言论。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活动家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m.catawbaoil.com/56925.html,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小编微信:hdjkefu
更多综合行业相关会议信息,请戳:http://www.huodongjia.com/trade/
找会议,上活动家(www.huodongjia.com)!方便、快捷、安全找到最优质的会议。更多精彩内容可关注活动家微信公众号:VESERVICE,或直接扫描下面的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