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以“畅享智慧生活”为主题的2016第四届中国智能家居行业高峰论坛暨品牌评选盛会在北京举行,会议由由慧聪智能家居网主办。会上,安玛思华北区销售总经理顾岩、广州凯图电子总经理罗粤均、星网锐捷智慧家庭事业部总经理张大湘,就“智能家居行业的标准化落地”相关内容进行了一场对话。
标准化互通互联,是否是智能家居一直不能蓬勃发展最重要的原因?
安玛思 顾岩:从整个智能家居系统来讲,不是单纯的某一个产品去实现的功能,而是由很多不同产品整合起来,实现整个智能家居的环境和体验。
我们现在遇到的困难是,可能有一些家居有好的品牌,单他们的协议不开放,我们没有办法跟他们做到沟通,或者说成本很高,这就制约了我们的产品,但我们的协议是公开的。
刚才讲的标准,第一个是协议,智能家居不是卖了产品就解决了,它售后的服务要求非常高。但如果说谈到标准的话,可能从产品或者协议方面的标准。另外一个就是在施工上、服务上是不是要有这样的标准,这样对于用户、经营商都是很好的规范。
广州凯图电子 罗粤均:记得我2013年也在慧聪网这个平台上讨论过标准这个话题,三年过去了,感觉这个标准协议还没见到,作为企业来讲挺困惑,因为一个企业把所有系统都做得很齐全、很大并不现实,行业需要一个共同的标准来进行互联互通。现在智能家居是一个很大的范畴,我们不一定非要一下制订一个很广泛、很适应大系统的协议,我们可以先把子系统协议做出来,然后子系统之间进行一个互联互通,就可以构成一个智能家居的系统了。
星网锐捷 张大湘:大部分人想到标准当然有好处,要推广,降低沟通成本,高效,提高效率。标准很难,各自有各自的利益,各自有利益的考验点不一样。
就这个话题而言,我个人认为从三个维度讲就够了。一是今天在慧聪网组织的这个平台有行业专家,这是要一定的高度,他能对行业有洞察力,能摸索规律。二是要落地,标准怎么实现,现在有很多标准。落地要形成标准,就要在设计环节、施工环节、安装环节、服务环节、升级环节,智能家居每个人的理解不一样,产品也在发展,所以升级也要形成一个标准化。
第三个维度,大家意识到这个问题存在的时候,可能在某个局部各自优势领域,整个智能家居,海尔从家电进入,小米、360做互联网的从互联网云平台进来,每个企业选的突破点不一样,你的突破点是转化器,我的突破点是模式或者是标准一个细分市场。
智能化的产品公司与家装公司结合,各位有哪些探索?
安玛思 顾岩:我们用了一段时间和装修公司有过一些接触,得到的反馈并不是想得那么好。做装修的公司,他们所关注的是装修效果,使用的材料、业主的要求。我们关注的是,在你整个装修范围里,怎么能把智能家居的东西放在里面去。
我们需要有一家公司,能把很多产品加上我的产品整合起来,去和家装公司谈。这时候我们就很被动,我们的位置很尴尬,因为我们没有全套的解决方案。但我想跟家居公司谈,我需要一个非常好的集成合作伙伴,然而我跟装修公司谈意义也不大,装修公司觉得也能搞定业主,所以说关注的点不一样。智能家居是个趋势,未来会普及到很多家庭,目前的群体是高端用户,所以必定是做智能产品会更多关注家装,未来成为大众,自然做家装的会关注智能。
广州凯图电子 罗粤均:我们讲协议,是要有标准,要统一。但施工规范来说,现场施工已经形成了一种默认习惯,本身电工几十年形成的模式,墙上面板的控制模式,已经是电工规范了。现在我们做智能家居的,不是说要坐在这搞一套什么规范强加到他们身上,而应该去适应他们的思维模式、行为习惯。
星网锐捷 张大湘:与装修公司的合作,要顺着他来,你得研究他的特性。智能化,我个人的理解其实技术产品,是讲控制。这个不要懂,这是我们来做的,智能化这块东西实际上真的是讲体验、讲产品,这需要设计。比如灯光的设计要专业灯光师设计,不是我们智能化的产品公司设计。我们产品公司是配合他实现控制,实现这种场景再现和用户的体验。
我们现在对智能化,对装修公司,原来我要求你会做图、会看图、会施工,现在我只能让他做施工的事情。这个本身,行业就是一个过程,我们不要急于求成,顺势而为。原来我们希望装修公司给我们带来生意,帮我卖产品,这是不对的,我是给他生意。你先做,先感觉,发现这个还挺好卖、也挺容易的时候,我们要降低维度,让他觉得这个也可以体会到,业主也可以体会到,装修公司也能执行下去,就是刚才讲的落地的事情。
以上是2016第四届中国智能家居行业高峰论坛暨品牌评选盛会上,嘉宾关于智能家居行业的标准化落地的对话。文章内容来自慧聪智能家居网,活动家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m.catawbaoil.com/41085.html,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小编微信:hdjkefu
更多综合行业相关会议信息,请戳:http://www.huodongjia.com/trade/
找会议,上活动家(www.huodongjia.com)!方便、快捷、安全找到最优质的会议。更多精彩内容可关注活动家微信公众号:VESERVICE,或直接扫描下面的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