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诸建芳 刘博阳
内容摘要
产业结构转型见成效,就业结构现转变。由于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上升速度快于第三产业,因此第二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逐渐减弱,劳动力从第二产业转移到第三产业的趋势进一步加强,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开始超过第二产业,就业的变动体现出经济产业结构转型的效果较为明显。
CIER指数下降显示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经济总量不断扩张,但劳动力人口拐点已至,就业供需缺口将持续扩大,CIER指数存在一直增长的趋势性因素。同时,就业情况因毕业生和社招存在一定季节性波动。如果将趋势性和季节性剔除,整体岗位供给出现下降,CIER周期指数从2017年3季度起持续回落,与经济周期呈现一定关联。
高端制造业显著扩张,服务业发展“高歌猛进”。2018年,CIER细分行业指数中,低于1的行业个数较2017年减少1个。前三季度制造业CIER指数出现下降的细分行业比重大于服务业下降的行业比重,因此在整体就业下行压力显现的背景下,服务业的职位供给仍然好于制造业,说明经济内在的产业结构转型仍在持续,也取得一定效果。制造业方面,虽然当前去产能已接近尾声,周期行业重回产能扩张阶段,但2018年随着PPI增速的下行,盈利增速出现放缓,周期行业的就业情况再度恶化。但是以医药/生物工程、仪器仪表及工业自动化、通信/电信/网络设备、航空/航天研究等为主的高端制造业却在近几年显示出就业岗位需求旺盛的现象,说明制造业内部的转型升级确实在发生,且效果显著。服务业方面,2018年前三季度服务业CIER指数均值比制造业均值高约1个点。CIER全部49个细分行业中,指数最高的前10大行业中,服务业有8个。总体而言,服务业整体的岗位需求出现明显扩张,一定程度上符合服务业对于就业吸纳能力逐渐增强的特点。
政策扶持民企初见成效,“小”和“微”企业现分化。随着一系列针对民营小微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出台,企业岗位供需情况反映出民营企业的经营状况初见改善。2018年第三季度,民营企业的CIER指数已经明显高于前两季度。从企业规模的角度来看,2018年前三季度,“小型”企业的就业景气度小于1,但“微型”企业的景气度仅次于最高的大型企业,小、微企业之间的扩张态势出现分化。
中美贸易战对相关行业景气的负面影响尚未全面显现。随着中美贸易战的不确定性进一步提升,部分企业对未来发展前景预期转差,2018年贸易/进出口(集中于出口中间商企业)的CIER指数显著下降。但考虑到目前美国加征关税的2500亿美元商品清单中,机电类产品占比最高,且CIER指数的下降时间和幅度与贸易/进出口相同,清单中其余各行业的占比较小,因此可以认为仅与机电行业相关的企业景气度出现下行,而其余类似纺织、家具、车辆等耐用消费品行业尚未受到贸易战的负面影响。
-----------------------------
评论: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见成效,就业结构现转变
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必要步骤。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经历较高速发展,但随着经济总量的扩大,投资拉动经济的效率逐渐下降、服务业发展滞后、区域发展失衡、传统行业产能过剩等结构性问题亟待改善。全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也积极转变发展思路,提高高附加值产业和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形成新的增长点。因此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就业情况变动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经济增长方式和结构的变化。随着劳动生产率不断提升,拉动经济增长所需的就业数量开始减少。数据显示,20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整体就业弹性开始下降,从最高的15%下降至2017年的0.7%。特别是从2014年开始,就业弹性显著下滑,从4.9%快速回落至0.7%。
产业层面,就业的变化显示出近些年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取得阶段性成果。由于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提升速度往往比第三产业快,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和科技强国等战略的实施,我国工业部门的结构转型升级取得一定成效,技术水平有所提升,因此第二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不断减弱。2012年以来,第二产业就业人员逐年减少,服务业就业人员则逐年上升,两者差距有所拉大。同时,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渐下降,第三产业规模上升迅速,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
高端制造业显著扩张,服务业一路“高歌猛进”
我国此前官方公布的失业数据主要是城镇登记失业率,但由于统计方式的问题,需要失业者自行前往就业服务机构登记,因此一定程度上使得该指标存在漏统,特别是我国城镇就业群体中包含大量农民工,工作性质特殊导致很难将其统计在内。2018年两会后,调查失业率正式对外公布,调查失业率通过对城镇劳动力采取抽样调查的形式,因此相对于登记失业率来说更为准确。但由于调查范围未覆盖我国农村地区,调查失业率也难以全面描述全国的就业情况。与此同时,官方数据缺乏各行业就业情况变动的更新。为了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各行业就业来判断行业景气情况,我们采用智联招聘网站提供的中国就业景气指数(CIER)进行分析。
通过智联招聘求职网站的大数据信息,计算劳动力市场职位空缺(职位供给)与求职人数比例,从宏观和中观的不同维度观测就业市场的动态变化,监测我国就业市场景气程度和就业信心。如果CIER指数等于1,表示该行业/企业的岗位供需平衡。如果CIER指数大于1,表示就业岗位供给大于求职需求,反映出两方面实际问题,一是该行业或企业不断扩张,人员需求持续扩大,是行业/企业景气度上升的表现;二是求职人员对该行业/企业的前景或薪资等方面预期变差,不愿意选择该岗位。从分析就业映射出当前经济基本面或产业结构变化的角度,我们更倾向于将CIER指数大于1解释为该行业/企业景气度上升造成的。
CIER周期性指数下行显示出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
经济增长带动的增量上升,吸引就业的能力随着上涨。我国当前经济总量超80万亿,GDP增长1个百分点相当于5年前的1.5个百分点,10年前的3.1个百分点,经济增长带来的增量更多,需要的就业岗位也随之上升。然而我国适龄劳动力增长拐点已至,未来就业供需缺口逐年拉大,因此CIER指数中包含着一直增长的趋势性特征。一般而言,经过1、2季度社招人群跳槽高峰以及大学生毕业季之后,3季度的求职申请人数一般会出现回落,即3季度的CIER指数会季节性偏高。剔除季节因素和趋势因素的CIER周期因素指数从2017年4季度开始显著下行,截至2018年3季度,指数已经回落至0.85。从下图可以看出,CIER周期指数与名义GDP走势吻合度较高,一定程度上说明CIER所显示出的周期性就业压力较为真实,经济下行压力确实有所加大。
智联招聘全部49个细分行业中,2018年前三季度,CIER指数均值小于1,即行业岗位供给萎缩、发展前景压力增大的个数有12个,比去年同期减少1个。其中,航空/航天研究与制造、环保、印刷/包装/造纸、物业管理/商业中心、电力/电气/水利、跨领域经营六大行业此前至少两年中每个季度的CIER指数均小于1,意味着行业发展持续承压,岗位萎缩难以显著好转。
如果将49个细分行业归纳为制造业和服务业,2018年前三季度,制造业中,CIER指数高于去年同期的细分行业个数比重为61.9%,低于去年同期的为61.5%;而服务业细分行业中,CIER高于去年同期的行业个数比重为66.7%,低于去年同期的为44.4%,持平的为12.5%。因此,如前文所言,2018年以来国内就业市场的压力来源主要集中于制造业,特别是传统制造业和周期行业。但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不断提升,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当前产业结构转型的正面效果和经济增长模式逐渐转向的积极成果。
制造业:传统行业发展阻力依然较大,高端产业扩张势头渐起
后“去产能”时代的周期行业就业压力或尚未结束。2015年起以煤炭和钢铁为主的周期性产业经历产能去化阶段,但更为重要的是去产能导致的企业就业压力的上升。CIER指数显示,2015年第一季度至2017年第二季度,电气/电力/水利、能源/矿产/采掘/冶炼、石油/石化/化工三个行业的就业景气度均小于1,说明就业岗位正在收缩。其中,2016年2季度PPI加速转正,企业盈利有所好转,行业就业岗位收缩态势放缓。2017年3季度-4季度,去产能目标阶段性完成,PPI高位企稳,周期性行业出现高质量产能扩张。此时能源和石化行业的CIER回升至1以上,行业重回扩张。然而由于供给扩张和总需求下降,PPI增速在2018年小幅回落,导致企业利润下行,周期性行业CIER指数重新回到1以下。因此,“去产能”结束后,周期行业仍存在一定的就业压力。
高端制造业明显扩张,产业转型升级显著。我们将医药/生物工程、仪器仪表及工业自动化、通信/电信/网络设备、航空/航天研究、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计算机硬件这六个制造业细分行业归为高端制造业的代表。2018年前三季度除电子技术和计算硬件以外的其他四个行业的CIER都显著高于此前两年。电子技术的CIER虽小幅低于2017年,但与2015年和2016年相比,就业形势也大幅好转。工业增加值显示,2018年1-11月,高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增速为11.8%,高于全部工业增加值近5个百分点。总体而言,高端制造业的CIER逐渐走高意味着行业扩张态势明显,第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速度正在加快。
服务业:整体景气度向上,但部分行业出现分化
2018年前三季度,服务业的CIER指数均值为2.34,比制造业均值高0.92。全部27个服务业细分行业中,CIER指数均值最高的前五大行业依次为中介服务(7.05)、保险(5.40)、互联网/电子商务(4.67)、教育/培训/院校(4.22)和酒店/餐饮(3.43)。而同期,第二产业中景气度最高的房地产/建筑/建材/工程(4.16)只排在全站数据的第四位。景气度前十大的行业中,服务业细分行业占据8个,制造业仅有2个。总体而言,服务业整体的岗位需求出现明显扩张,一定程度上符合服务业对于就业吸纳能力逐渐增强的特点。
我们参照2017年城镇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的排名来看,教育排在首位,比重为18.7%,其次为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18.6%)、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9.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9.1%)、批发和零售业(9.1%)、金融业(7.4%)等。由于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这两个行业通常不会在招聘网站上进行招聘,因此CIER指数也缺乏对上述两个行业的数据。下文着重分析从业人员比重较大的教育、金融、文化和IT等相关行业的就业及行业前景。
1)教育/培训/院校的就业供需缺口比2017年同期高约1个百分点。人社部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服务业就业人员中,教育行业从业人数占比最高,达到18.65%。但就业变化趋势显示2005年以来教育行业的就业人数比重持续下降,我们认为这与一些社会制度问题有关。因此,随着生育政策的放松以及民营教育的普及,预计教育行业的就业景气度将开始上升;
2)金融行业中,2018年前3季度银行和信托/担保/典当/拍卖行业的就业景气度高于去年同期。对于银行业来讲,盈利的稳定增长和不良率的逐渐回落,使得对就业的需求逐渐上升,但金融监管的趋严显然对信托行业的扩张产生影响,因此就业景气度的提升可能源于担保、典当和拍卖等行业。基金、证券等与保险行业的就业景气度显著低于去年同期,这与2018年资本市场表现存在较大关系;
3)对于计算机/通信行业来说,除通信以外,互联网、网络游戏和计算机软件在2018年前三季度的就业景气度低于去年同期。虽然通信行业在中美贸易战中受到的潜在影响较大,但似乎从就业的角度并未看到该行业出现疲态;
4)休闲娱乐业中,仅教育/度假行业的景气度低于去年同期,娱乐/体育/休闲和酒店/餐饮均出现显著扩张,特别是酒店/餐饮,2018年第二季度的CIER指数上升至近三年最最高点,且第三季度仍继续攀升。
政策扶持民企初见成效,“小”、“微”企业现分化
民营企业状况逐渐改善。前期金融严监管导致非标收紧、信贷资源挤压严重、自身抵抗经济下行压力偏弱等原因,民营小微企业经营压力逐渐加大,债券市场违约频发,企业资产负债表恶化。这也是当前监管机构亟待疏通的货币信贷传导机制的关键一环。2018年通过针对小微企业的四次定向降准、MPA考核机制中加入针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指标、创设民企债券支持工具、加大力度为小微企业减税降费等,财政和货币政策已经初步形成“几家抬”的合力。从就业角度来看,CIER指数显示2018年第3季度,民营企业就业景气度已高于1、2季度,但前三季度均值依旧低于去年同期。而3季度国企就业景气度为1.03,低于民企0.12个百分点,创下2018年以来最大差值。虽然可能存在民企更集中使用线上招聘平台推高景气度的因素,但也一定程度上说明,在政策的推动下,民企正渐渐走出困境。
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情况出现分化。大型企业的岗位供给缺口(指标)从2015年开始持续上升,目前已经达到近4年的最高值。但更值得关注的是小微企业的发展情况。2018年前三季度,CIER指数显示,各类型企业的排名为大型企业>微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小型企业的就业景气度指数已回落至1以下,而微型企业的就业景气度仅次于大型企业。小和微型企业出现分化的情况应持续关注,可能说明政策的传导仍然不通畅,并未完全解决小微企业在经济下行压力大时面临的发展压力。
中美贸易战对相关行业发展的拖累尚未全面显现
2018年前十个月我国对外出口增速在“贸易抢跑”和转口贸易的带动下,并未明显回落。但由于中美贸易未来走势仍存较大不确定性,对外贸导向型企业的预期产生负面影响,这些企业继而提前缩减规模。从就业数据可以看出,一些行业确实已经开始出现岗位供给减少的现象。目前在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的2500亿美元商品中,机电类产品规模比重最大,达1200亿美元左右。2018年前三季度,大型设备/机电设备/重工业的CIER指数逐季下降,2、3季度已经跌破供需平衡点。从事贸易中间商的企业也面临较大压力。2018年前三季度CIER贸易/进出口指数均值较去年同期下降0.46个百分点,且二、三季度明显低于去年同期水平。虽然我国耐用消费品(服饰、纺织、皮革、家具、家电)的出口规模较大,但此次美国公布的2500亿美元加税清单中,所涵盖规模较小。因此从CIER指数中并未反映出,反而2018年前三季度耐用消费品的就业景气指数较去年同期上升了0.27。对于其他2500亿美元清单中涉及到的子行业来说,贱金属、车辆拉动的就业分别为5.2万和4.3万人,仅次于机电(44.4万)、杂项制品(11.9万)和纺织(10.9万)。但从贱金属和汽车的CIER指数来看,中美贸易战暂时尚未对行业景气产生显著影响。
总结
1. 经济总量不断扩张,但劳动力人口拐点已至,就业供需缺口将持续扩大,CIER指数存在一直增长的趋势性因素。同时,就业情况因毕业生和社招存在一定季节性波动。如果将趋势性和季节性剔除,整体岗位供给出现下降,CIER周期指数从2017年3季度起持续回落,与经济周期呈现一定关联,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
2. 总量角度,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升使得我国就业弹性持续下降;产业层面,由于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上升的速度往往快于第三产业,因此第二产业吸引就业的能力开始下降,劳动力从第二产业转移到第三产业的趋势进一步加强,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开始超过第二产业,就业的变动体现出经济产业结构转型的效果较为明显。具体到2018年,CIER细分行业指数中,低于1的行业个数较2017年减少1个。前三季度制造业CIER指数出现下降的细分行业比重大于服务业下降的行业比重,因此在整体就业下行压力出现的时候,服务业的扩张态势仍然好于制造业,说明经济内在的产业结构转型仍在持续,取得一定成果。
制造业方面,周期行业仍面临压力,高端制造业扩张态势明显。虽然当前去产能已接近尾声,周期行业重回产能扩张阶段,但2018年随着PPI显示出下行趋势,盈利增速出现放缓,周期行业的就业情况再度恶化。但是以医药/生物工程、仪器仪表及工业自动化、通信/电信/网络设备、航空/航天研究等为主的高端制造业却在近几年显现出就业岗位供给旺盛的现象,CIER指数上升明显,说明制造业内部的转型升级确实在发生,且效果显著。工业增加值的表现也侧面反映出相同结果。2018年1-11月,高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增速为11.8%,高于整体工业增加值近5个百分点。
服务业方面,2018年前三季度服务业CIER指数均值比制造业均值高约1个点。CIER全部49个细分行业中,指数最高的前10大行业中,服务业有8个。排名前列的分别为中介服务(7.05)、保险(5.40)、互联网/电子商务(4.67)、教育/培训/院校(4.22)和酒店/餐饮(3.43)等。总体而言,服务业整体的岗位供给出现明显扩张,一定程度上符合服务业对于就业吸纳能力逐渐增强的特点。
3. 随着一系列针对民营小微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出台,从就业情况的变化可以反映出,民营企业的经营状况出现改善。2018年第三季度,民营企业的CIER指数已经明显高于前两季度。从企业规模的角度来看,2018年前三季度,“小型”企业的就业景气度小于1,但“微型”企业的景气度仅次于最高的大型企业,小、微企业之间的扩张态势出现分化。
4. 随着中美贸易战的不确定性进一步提升,部分企业对未来发展前景预期转差,2018年贸易/进出口(集中于出口中间商企业)的CIER指数显著下降。但考虑到目前美国加征关税的2500亿美元商品清单中,机电类产品占比最高,且CIER指数的下降时间和幅度与贸易/进出口相同,清单中其余各行业的占比较小,因此可以认为仅与机电行业相关的企业景气度出现下行,而其余类似纺织、家具、车辆等耐用消费品行业尚未受到贸易战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