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陆家嘴论坛(2018)交通银行创立110周年专场”于6月15日在上海举行,国务院参事、当代经济学基金会理事长、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主席夏斌出席并演讲。
其表示金融改革能不能真正向纵深发展,取决于微观企业的改革,取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能不能处理好,取决于当前市场上多年积累的市场扭曲和资产泡沫,能不能得到平稳的释放、纠正。
“我不相信在国内企业改革及其他方面的重大改革事项没有取得基本成功之前,在当前国内资产泡沫和系统性风险没有得到逐步释放之前,资本账户管理相关限制完全取消,人民币能自由兑换之后,中国经济还能保持稳定发展而不发生大的波折和动荡。”夏斌称。
他认为,“要真正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中国要尽早享受人民币国际化的好处,要重点关注的不是金融,而是国内其它方面的重要改革。”“金融抑制和金融过快发展,都会给中国经济带来严重的祸害。”
以下为演讲实录:
夏斌: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的各位金融同仁、尊敬的各位媒体朋友及社会各界朋友,今天我发言的主题是:加快形成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当前要重点关注什么?
今天是第十届陆家嘴论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可能是上海陆家嘴论坛的永存的主题。
早在90年代初,可能是91年,中央银行个别的领导已经发出了:下世纪初中国要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豪言壮语。20多年来,我们的专家、教授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以及人民币国际化,不知道写了多少篇文章,可能有上千篇不止。各种形式的大大小小的论坛、会议开了有不下几百次。
从2009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启动人民币跨境交易结算以来,到2013年上海自贸区的成立,到2018年海南自由港的宣布,我们已经有12个省市自治区开始搞这方面金融改革的试点。深港通、沪港通、债券通以及正在议论中的沪伦通,取得了不少进展。但是,这些都是在“通道管理”之中,也就是说,在资本项下管理之中撕开一个口子,搞一点试点,总体上都在央行、外管局的管控之下。
那么怎么解读“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这八个字?一是在中国的上海这一城市要建这个“中心”。二是这个“中心”叫“国际金融中心”,是什么?是全球各国的资金交易配置的中心,即场所,是所在地。也就是全球的资金在中国上海这个城市可以自由兑换,意味着在中国资本账户的管制已经没有限制,意味着货币兑换时的比例是体现当今国际通行的汇率原则。
20年过去了,搞了那么多年、那么多试点,还是“通道管理”,为什么这么难,进展不快?
从理论上说,有“三元悖论”的说法,今天这个场合就不展开理论叙述了。
从世界各国的实证分析看,全球没有可通行的做法。一国金融从封闭、从管制到开放这个中间,有出事的,也有不出事的。不同国家在世界经济周期不同的阶段表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从中国20年实践来看,我们在三者之间,是尽可能地寻找平衡点,有时候在某个时点上甲快一些,乙慢一些,有时候乙快一些,甲慢一些。我们是“走走停停”,螺旋型上升,但一直在朝着我们的目标方向走,一直在往市场方向走。
当前及未来怎么看?
第一,尽管很困难,方向不会变。
第二,“三元悖论”这三者的组合是具体的。短期来看,可能又是灵活多变的。理论上解释如何解决“三元悖论”以及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等一系列理论逻辑,今天时间不允许。我只能举用市场现象例子跟大家共享、交流。如何判断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到底怎么样是人民币国际化?现在为什么这么慢?上海什么时候能基本形成国际金融中心和中国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如果形成,是一种什么状况?
我认为,今天我们要关注,但重点关注的,不应该是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和金融产品的多寡和创新,而是应该重点关注支撑中国金融开放的经济基本面有没有形成,中国的经济运行什么时候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更加体现“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原则,这是真正加快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关键。
具体倒过来讲几个例子、 现象:
第一,中国央行的加息和降息,什么时候加,什么时候降,多大程度上加降,已经是能够关注、呼应世界经济周期的波动了,已不仅仅是看上海,不仅仅是看中国,是看世界了,说明人民币国际化的进展程度不错了。现在,当过分强调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恰恰说明我们人民币国际化走得不远,说明我们还没有完全左顾世界经济周期右盼通过国际金融市场在进行要素配置。上海还是中国的上海,不是国际社会的上海。这也直接意味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特别是在刚刚开始人民币交易的这个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任务还很繁重。
第二,类似于目前讲的去产能、去库存的行为,什么时候不是由各级政府下文件、下任务指标去完成,而是我们经常打开手机、在媒体上很随意地能看到,某个大企业因为欠债被告上法庭,临近破产倒闭,或者正在寻找破产保护、债务重组等消息。这说明什么?意味着中国央行独立的货币政策意图和人民币汇率正常的波动已经不被我们现在改革迟缓的企业行为所牵扯,货币政策真独立了。
第三,在座的个人可能都有感受,即境内外资产的价格估值的悬殊差距已经缩小,投资者或投机者的套利行为已便利化,套利动机与现在比,已明显减少。在资本账户管理决策中,决策层也没有必要过分担心一些企业和国民想明显地转移资产,政府及外管部门的审批事项也越来越少,没啥事可干了。我讲的这些今天都没法做到。这是第三个现象,就是资本账户已经完全可以放开。
第四,在上海等12个省市自治区的自贸区改革中,会仅仅剩下关税、投资负面清单等一些优惠政策内容,金融改革的“闪亮点”已经几乎没了。今天的债券通、深港通、沪港通已经失去试点的意义,各省市已丧失申请试点的动力。这背后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资本账户管制的大门基本打开了,今天试点改革的历史使命结束了。
以上四点,我是从未来结果性层面倒过来给大家讲国际金融中心形成后的状况。因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和人民币国际化是整个中国经济改革能否成功的最后标志(请注意,是经济改革),而金融改革今天能不能真正向纵深发展,取决于微观企业的改革,取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能不能处理好,取决于当前市场上多年积累的市场扭曲和资产泡沫,能不能得到平稳的释放、纠正。
因为我不相信,在国内企业改革及其他方面的重大改革事项没有取得基本成功之前,在当前国内资产泡沫和系统性风险没有得到逐步释放之前,资本账户管理相关限制完全取消,人民币能自由兑换之后,中国经济还能保持稳定发展而不发生大的波折和动荡,我不相信。反过来说,只有这些问题解决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才能形成。
一句话,要真正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中国要尽早享受人民币国际化的好处,当前我们重点要关注的是什么?不是金融,是国内其它方面的改革。金融抑制和金融过快发展,都会给中国经济带来严重的祸害。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