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摩根士丹利大区首席经济学家乔虹在北京表示,今年中国的GDP增速将达到8.4%,传统上的内需、投资和出口“三驾马车”中,出口对GDP将是零贡献。她表示,除了降低准备金率之外,还有其他货币工具的使用都显示政策正在放松,但放松的程度应考虑今年全球范围的数量宽松可能带来的过剩流动性的冲击。
在乔虹看来,今年中国宏观经济的预测可能稍许不那么有挑战性——所有投行对GDP增速预测的区间很窄,差距在7.7%~8.4%之间,只有0.7个百分点。她表示,这也说明中国宏观政策的透明度在提升,因此提高了宏观经济运行的稳定性。
今年8.4%的GDP增长率将全部受益于消费和投资的贡献,出口贡献则为零。其中4.1个百分点来自消费,4.3个百分点来自投资。她指出,中国经济的内外失衡已经得到解决,但就内部而言,消费与投资之间的平衡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支持宏观经济向好的另一个因素是货币政策的放松。乔虹特别指出,除了降低准备金率之外,另外有一项政策工具的使用值得市场关注:去年12月财政存款急剧减少1.26万亿元,但是央行并没有进行对冲。这部分资金转入商业银行的体系之后,因为货币乘数进一步放大,形成的货币供给超过4次降准的效果。
不过,货币政策的宽松需要考虑国际环境。乔虹表示,今年美欧等主要经济体相继实施数量宽松政策,产生的流动性将“堆到中国的家门口”。此外,虽然通胀受去年的紧缩政策影响在今年上半年将呈下降趋势,但是到了下半年,不确定性仍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