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过去数周一口气走访欧美各地的客户,包括金融机构、企业等,向他们报告了十九大后中国经济的发展路线和2018年我们的展望。海外的投资者不约而同地关心两个问题:第一,随着金融去杠杆的逐步深入,这一过程是否会对中国明年整体经济增长造成负面影响?第二,如果今后政府强调未来发展注重高质量而非高速度, 那么中国在2018年是否还会像以往一样设定特定的经济增长目标?
去杠杆对经济增长影响有限
政府在2016年下半年开始大力推动金融去杠杆,过去一年多,货币供给和广义信贷同比增速都出现了显著下滑,一些债务指标也开始下降。估计,十九大之后政府仍将坚定不移地继续推动这个政策路线,甚至提升到经济去杠杆的层次,并针对企业债务和负债率。如此规模的去杠杆活动是否会对整体经济增长造成负面影响?
在我们看来,尽管当前的去杠杆活动有可能对经济增长动能造成负面影响,但是其程度并未太大。根据我们对千家上市公司的绩效的评估,去杠杆似乎在某些公开上市企业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很多行业在经历了2016的去杠杆之后,资产收益率有所上升。在过去18个月里,我们看到随着过剩产能得以去除,整体价格上涨,从而助力整体经济增长。
另外,宏观数据亦显示,尽管货币供给和广义信贷增速在收紧银行间融资和资管产品(这一渠道为高杠杆行业包括房地产企业提供了很多表外融资)的情况下有所下降,中国整体GDP增速仍然异常强劲,说明以往累积的信贷存量的经济效率不高。官方制造业PMI自2016年至11月持续保持在51以上,从一个侧面表明去杠杆的影响至今仍然非常有限。
事实上,货币供给的放缓并没有影响银行向实体经济提供贷款的力度相反,由于金融去杠杆,金融体系过剩的流动性得以回流至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进而通过银行贷款的形式进入实体经济中。由于银行贷款受制于存款准备金管理,同时亦接受正规监管,整体信贷风险较以前更易管理。现在开了,“脱虚向实”的确取得一定的成效。
新经济担当稳增长的角色
尽管我们认为去杠杆对经济增长造成的负面影响有限,中国经济有没有新的驱动力,担当稳增长的角色?我们的答案是正面的。我们认为,今后一段时间,“新经济”的高档崛起,可以对经济增长带来另一波的红利,以替补建筑、房地产行业“低档行车”带来的影响。
第一,基建投资有可能成为 2018年增长的“稳定器”,而非主要推动力。基建投资增速在2017年表现强劲(目前增长率在20%左右)。我们预计其增速将在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于2018年开始回落。根据我们的测算,即使投资增长放缓至10%左右,其仍将对于整体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贡献2-2.5个百分点。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有可能连带GDP项下的固定资本形成为GDP增长贡献1.5个百分点。尽管如此,基建投资仍然将会作为政府在经济下行压力大时乐于使用的政策工具,毕竟,中国现在有很多城镇化项目如火如荼,政府可以随时通过提前/加速这些项目的建设来保增长。这其中包括“一带一路”,雄安新区,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等的建设。
第二,房地产投资料将维持稳定低速增长。房地产投资作为中国投资的另一个支柱料将于2018年保持稳定低速增长。自2016年9月底开启的几轮房地产调控措施到目前为止已经已经取得一定效果,包括房价涨势有所遏制以及地产投资增速受到一定影响。地产投资(迄今)同比增速已经从今年3、4月份9%以上的增速下降到10月的7.8%。 然而,我们认为地产投资进一步下行的风险非常有限。首先,房地产市场的去库存似乎已经接近尾声,未来有可能进入一轮新的地产周期。其次,我们认为政府本轮调控的意图在于保持房地产市场的可持续性发展,同时保持房价在合理的范围内波动。因此,政府料将保持房地产市场的有效供给以满足真实需求,同时亦可以使地产投资保持一定的增速。
第三,“新经济”初具雏形。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教育、卫生及社会保障等将得以抬头,传统服务业,例如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住宿餐饮、房地产、金融和农林牧渔相关的服务业则放慢增长。我们的计算显示,这些已经萌芽的新经济在过去几年稳定增长,其GDP占比从2015年的11%上升至2017年(前三季度)的13%。 其对于整体GDP增速的贡献率也在2016年达到1.5个百分点。我们预测该部门对于2018年的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可能上升到2个百分点,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传统信贷集中部门增速递减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2018年GDP增速有可能小幅放缓至6.5%。
经济增长软目标不再重要
尽管中国强调其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们认为在明年全国“两会”期间,政府仍很有可能公布一个2018年的经济增长预测。因为,大部分的国家都需要一个GDP增速的假设,作为货币政策和财政预算之用,在12月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料将也会对这一问题以及结构性改革作进一步讨论。
其实,中国目前仍处在“十三五”计划的进程中,要实现早前定下的在2020年将2010年GDP翻番的目标,中国经济在未来三年依然要保持一定的增速。 根据我们的计算,在未来三年只要保持年均6.3%左右的实际增速就可以实现上述目标(主要由于2016年以及2017年前三季度经济表现好于预期),但政府有可能仍然希望达到更高的经济增速以保障结构性改革。
尽管如此,2018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如有)有可能是一个软目标,即或者是一个区间增长率比如6%-6.5%,又或者是采用与2017年类似的6.5%左右这样的说法。同时官方有可能会降低对GDP重要性的强调,同时着重其他经济指标,比如就业、消费的GDP占比、货币供给增长以及环保类相关指标。
事实上,中国的结构性改革已经在中共十九大结束后的几个星期里开始加速,中国政府先后宣布了几项改革措施,其中包括向外国投资者 开放本地金融服务市场、进一步推动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以及有可能在资产管理行业实施更加严厉的监管措施等。预计2018年是大改革之年,房地产、金融等半实半虚的行业将要留意政策变化所带来的挑战。
作者杨宇霆为澳新银行大首席经济学家,王蕊为澳新银行高级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