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去年10月1日,人民币正式被纳入SDR货币篮子,与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一起,跻身全球最重要储备货币之列,成为仅次于美元和欧元的第三大权重货币。
今年,在SDR新货币篮子生效一周年之际,回顾人民币对外开放的进程,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央政府不断扶持建设的“一带一路”也将成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契机与动力。
9月22日,于香港举办的全球视野·中国机会“2017金砖论坛暨全球房地产金融峰会”上,澳新银行大区首席经济学家杨宇霆接受了《中国房地产金融》和China Now的视频专访,和我们分享了他对近期人民币汇率走势、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看法,以及他对国际货币市场的观察。
人民币汇率无忧
“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实则反映的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实时动势。今年以来,人民币持续了一段时间的升值,8月的升值速度尤其之快,背后反映的是美元的贬值。所以我们在讨论人民币汇率的时候,需要先关注和讨论美元的动态。”杨宇霆表示。
自特朗普上任后,去年美元持续升值。今年年初起,伴随着“特朗普效应”的逐步消失,美元指数大幅下行,从103以上跌至9月份最低不足92。一是因为欧元的强势表现,“欧元从年初的1.08,升值到九月的1.20,表现显眼。按照对欧洲央行10月份的利率决议的普遍预测,会削减购债计划,表面上依旧利好欧元。”二是人们普遍对于特朗普在政策推动上的较差预测。
澳新银行大区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杨宇霆
但杨宇霆表示,美元指数已基本完整反映了偏负面的信息,跌或见底。反而是“新一轮汇改后,人民币方向性的变化更取决于其他央行的举动,今年9月起会有贬值的压力。”
果不其然,10月,美联储缩表落地,正式启动资产负债表正常化进程,将在未来一年内陆续从每月减持100亿美元债券,增至每月缩减规模达500亿美元。加之近期,美国经济数据总体向好,市场普遍预计12月美联储会再次加息。得益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十一国庆长假期间,美元指数涨幅达1.22%。
美元的强势表现亦成为了人民币这一波贬值的重要推手。受美联储缩表、美元指数走高影响,在岸与离岸人民币从9月末起,双双承压下跌,汇率一度跌破6.60元关口。
不过,正如人民日报给出的信息“人民币并未进入贬值通道”。杨宇霆预计,短期内,人民币还将面临贬值压力,但持续时间不会太久。10月末,欧洲央行宣布退出量化宽松将是大概率事件,将支持欧元走强。同时,特朗普已将第四季度的工作中心转向减税,但由于减税政策的不稳定性,若推进受阻,将再次打压特朗普新政预期,拖累美元下挫,因此美元指数升值动力仍有待观察。
虽然人民币汇率走势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增加,但伴随着国内经济基本面的不断企稳、转好,包括有人民币“入篮”等因素作为支撑,杨宇霆持乐观态度,对国内经济增长韧性、资本流动的恢复能力抱有信心,“人民币贬值风险有限,汇率依然无忧”。
值得注意的是,政治因素对汇率的影响在这两月中尤其凸显。一方面,10月国内有重大会议召开,股市大幅走熊概率不大,经济面整体向好;另一方面,美国也将发布汇率半年报,报告公布之前人民币大幅贬值并非有利选项。同时,特朗普访华时间日前已确认,将于11月8日到访北京,实现初次访华计划。预计人民币受中美关系的影响,也将趋向温和走势,汇率保持总体稳定。
改革的时间窗口
自2009年央行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至今将近十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取得了有效的成果。
从机制角度来看,去年人民币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SDR);“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接受与认可;以及“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的逐步落实与实施,都是近期政府加强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安排。
其中,关于“一带一路”如何具体推动了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杨宇霆进行了详细的解读。“‘一带一路’是个国际化的蓝图,体现了中国不断增强的综合国力,并慢慢受到了其他国家的认同,但这个蓝图还需要更多国家的配合。”
比如,人民币作为跨境流动支付的工具,有利于在“一带一路”中促进西亚和中亚等地区的贸易推广、基建项目落地。
“人民币作为跨境流动支付工具主要包括两部分的内容。一是投融资。中西亚众多国家都可通过向中资银行贷款这一方式来进行本国的基本建设工程。二是贸易项的跨境支付。中西亚地区国家与中国存在贸易顺差,也可用人民币偿还贷款,增加人民币在国际支付结算体系中的比例。”
杨宇霆强调,投融资货币与贸易货币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当然,中西亚地区最终是否会采用人民币作为交易工具,还是要看‘一带一路’规划最终带来的交易量有多大。”
在今年的“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上,中国政府承诺将以1000亿元人民币增大对“一带一路”建设的资金支持,并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人民币海外基金业务,规模预计约3000亿元。
人民币的国际化实际上在紧随着“一带一路”。据公开数据表示,多家中国银行都在他国的基建项目融资上给予了众多支持。例如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就分别对外提供了2500亿元和1300亿元等值的人民币专项贷款,用于支持“一带一路”多国在基建、产能、金融等方面的合作。
“如果中国银行作为当地项目的主要融资方,项目以人民币计价支付,可提高人民币在当地作为货币支付工具的认受性。”同时,杨宇霆指出,推动人民币成为国家间的交往货币还利于避免受到美元波动的风险。“短期内,受美联储政策不确定的影响,美元汇率变化较大,不少国家货币受到波及。中国的经济基本面良好,对外负债较低,有条件成为国际间的避险币种。”
当然,要想真正推动人民币国际化,除了通过发债券作为融资工具,关键还要看国际投资者对人民币作为长期投资是否感兴趣。这方面,国内还面临着众多挑战,例如国内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债券市场的流动性、资本跨境流动的顺畅程度,等等。建立一个稳定、开放、透明的跨境资本管理政策环境至关重要。
纵观世界各国货币推动国际化进程的过往经验,可学习到:基于各国本身的宏观经济和对外贸易,政府把握关键的时间点主动推进是关键。当下,随着中国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人民币成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被纳入SDR篮子受到承认,正是一个改革的关键时间点。
杨宇霆建议:“应借助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难得机遇,紧紧抓住改革的时间窗口,进一步完善汇率制度。”一方面,既要展示中国的大国形象,稳定国际上对人民币资产的信心,提升人民币在全球货币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另一方面,国内也应更好地把握和发挥人民币的自身价值,为经济增长提供既灵活且稳定的汇率环境。
宁要好发展,莫要快增速
讨论人民币汇率,离不开对国内经济发展的观察与分析。今年首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9%,增速连续8个季度稳定在6.7%-6.9%的区间。
10月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2017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值从6.7%上调至6.8%,并将2018年预期增速从6.4%上调至6.5%。这是今年以来IMF第四次上调中国经济增速预期。IMF在最新一期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表示,本次上调主要是因为上半年中国经济超预期增长,外部需求也较预期表现更为强劲。
杨宇霆判断:“上半年,国内GDP增速达到6.9%,相对而言这是一个较高的数值。理论上,三四季度的数值会同比低一些。但是鉴于经济正在逐步复苏向好,我们最保守的判断是下半年增速也能达到6.6%左右。全年的GDP增长,安全估计可达6.7%。”
然而,他也一度强调,宁要好发展,莫要快增速。
“数据增长只是一个表面的看法,我们要更看重内涵,观察整个国内经济的组成结构。比起看数字,关注国内GDP增长的动力和内衡更为关键。如果经济还是按照以前的旧模式,还是依赖大型的传统行业来推动,那再快的增速也没有太大意义。不如以较低的增速,依靠新经济、创新的发展方式来推动增长,更有价值。”
不少舆论认为,今年是中国结构性改革的“窗口年”,这一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出席2017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秋季年会时也公开表示,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动能有所回升,“去杠杆”、“去产能”仍是关键。中央政府希望推动结构改革和优化,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因此自愿削减10%的钢铁和水泥产能。而在积极推动去产能、优化经济结构的道路上,还将大力支持、鼓励发展创新型经济。
中国的经济健康程度已然不可再简单地以债务对GDP比率等硬性指标来判断与衡量。能否真正提高全要素生产力,突破传统的发展模式带来的瓶颈,才是决定中国经济未来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而人民币的未来也取决于这一轮国内供给侧改革能否成功进行。杨宇霆最后谈到,今年对于中国而言,是关键的一年。“中国如今在世界经济的地位已经比五年前提高了许多,它的每一个经济数据都对世界市场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伴随着英、美、法等国先后经历了大型政治事件,其经济政策方向尚不确定,经济环境较为混乱,这恰好给中国提供了一个难得的黄金窗口。如果无法牢牢把握住改革的机遇,众多金融资源仍旧流向低生产力、对实体经济无法产生深远影响和帮助的传统行业,将会是中国提升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