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在科学仪器行业增速进入“个位数时代”后,中国市场成为了拉动全球科学仪器市场增速的重要力量。借助ACCSI 2016召开之际,科学仪器行业发展高峰论坛力邀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员关亚风、北京莱伯泰科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克、赛默飞环境和过程监测亚太和新兴市场高级商务总监周晓斌、天美(中国)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总裁付世江、哈希水质分析仪器(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林、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主任陈江韩等六位重量级嘉宾出席,请其分别就2015年中国市场表现及2016年行业新机遇、企业新出路等话题阐述了各自的鲜明见解。在此,仪器信息网编辑特别将现场精彩实况整理成文,以便业内共享这一观点碰撞、思维激荡的“头脑风暴”。
“两位数”增长,中国市场仍是全球科学仪器市场的重要引擎
回顾2015:2015年中国科学仪器行业迎来一系列重要政策法规:2015年4月16日,《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正式颁布;2015年10月1日,新《食品安全法》正式施行;2015年12月1日,新版《中国药典》正式实施......在这一系列的利好刺激下,2015年仪器企业在中国市场的业绩增速是否达到了两位数?
2015年天美全球收入增幅为个位数,但在中国市场却取得了18%的增长。付世江介绍到,“一方面得益于2014年天美对布鲁克GCMS及单四极杆GCMS两条产品线的收购;另一方面则是因为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最后一年,部分科研项目年底的集中采购对我们的收入产生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2015年年底莱伯泰科赶赴创业板上市,可知其业绩增速同样不可小觑。对此,胡克肯定地表示,“2015年莱伯泰科收入增长非常快速。按产品线来分,我们的有机样品前处理和无机样品前处理设备的销量增幅最明显;按应用领域来分,食品和环境两个行业对莱伯泰科的贡献最突出。”
作为水质分析“排头兵”,2015年哈希公司业绩增幅达到了两位数,整个丹纳赫水质分析集团增长近10%。在我国“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李林认为,“我们在环保、工业方面的增长十分强劲。”
周晓斌则谈到,“从整个赛默飞公司角度来看,2015年我们在中国市场取得了双位数的增长;除了服务于钢铁等工业行业的部门外,赛默飞其他部门业务增长都超过了10%,而表现最突出的行业包括环保、医疗等。”
作为台上唯一的一家第三方检测机构,中广测2015年收入增幅也达到了两位数,“中广测2015年的业务增长主要来自于食品检测、环境保护等方面。”陈江韩说到。
售后服务市场:仪器整机之后的又一个“兵家必争之地”
2015年安捷伦CrossLab集团收入占其全部收入的33%以上,并且“售后业务增长远超过仪器整机销售业务增长”;赛默飞实验室增值服务已小有收获:2015年承接中检院、北京药检所两个实验室搬迁项目,搬迁费用超过千万元;2016年4月,岛津新一代实验室服务“Lab Total”正式启动......近年来,科学仪器公司纷纷转战售后服务市场挖掘新的盈利点。那么,售后服务业务能否成为仪器公司业绩增长的新驱动力?
随着用户需求行为的转变,科学仪器售后服务日益受到重视,其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攀升,因此,台上六位嘉宾一致认为,售后服务市场将成为国内外仪器公司业绩增长的新动力,尤其是国产仪器公司,售后服务或将成为其突破发展的一个新方向。
周晓斌谈到,“大型跨国仪器公司的售后服务收入占比基本都是在1/3左右,但需要说明的是这指的是全球市场情况。仅就中国市场而言,各大仪器公司售后服务收入并不能达到如此高的占比,但售后服务业务的增长速度却是有目共睹,无论是跨国仪器公司,还是中国仪器企业,其售后服务业务增长空间绝对要大于仪器业务增长空间,以赛默飞为例,我们在中国市场的售后服务增速已是仪器业务增速的一倍以上。”
已在中国科学仪器行业打拼20多年的李林,对此更是深有感悟,“过去用户普遍认为服务是购买仪器的附赠品,仪器公司应该免费服务,但近五年来我们发现用户开始接受有偿服务。鉴于此,哈希的售后服务也成为我这五年来重新主抓的重点业务,目前哈希售后服务团队与销售团队的比例已达到3:2,2015我们的售后服务收入也实现了100%的增长。我认为售后服务的增长潜力是巨大的。”
胡克则表示,“国外市场将仪器整机和售后服务单独定价,科学仪器售后服务的附加值早已深入人心,但在中国市场,仪器整机和售后服务仍处于混为一谈的状态,特别是国产仪器,不仅要卖的便宜,还得免费服务,我认为这是长期影响中国科学仪器行业发展的一个最大的障碍。如何衡量科学仪器售后服务的价值,目前中国市场还没有形成相应的规范,但随着国有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整合发展,国内售后服务市场或许会有所改观。”
作为科研院所的用户代表,关亚风表达了自己的切身感受,“实话说,最初我们确实不太愿意接受这种有偿服务,但当质谱进驻我们的实验室后,这种心态就发生了转变。大家都知道,质谱仪器中损坏任何一个零部件都需要一笔不菲的费用,当有仪器公司提出10万元保修三年时,我们欣然同意了,从这以后我们逐渐接受其他仪器公司的有偿服务。”基于此,关亚风认为中国用户接受有偿服务是一个逐渐从高价仪器向低价仪器扩展的过程,并且在控制人工成本、提升检测效率的需求带动下,今后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用户接受有偿售后服务。
陈江韩对此也表示非常认同,“作为第三方检测机构,中广测对于仪器的运行效率要求很高,因此在采购仪器时会考虑购买相应的配套服务。尽管目前部分仪器公司售后服务存在收费高、不规范等现象,但我相信科学仪器售后服务将会逐渐走入规范化发展。此外,随着社会分工的多元化,政府监管模式的转变,政府‘只管买不管修’的问题也将会逐步得到改善与解决,仪器公司和仪器用户都要有耐心”
未来科学仪器售后服务市场将走向何方?付世江给出了自己的认识,“第一,打破厂商与品牌界限,售后服务将会拆分成为一个独立的品牌发展。第二,与仪器整机市场一样,售后服务市场也将会出现竞争,服务好、价格低、响应快将成为竞争焦点。第三,对于大多数仪器企业而言,售后服务将是一个发展的新起点;特别是对中国仪器企业,售后服务将给予我们一个重新选择排序的机会,过去用户对国产仪器的固有印象就是价格低、产品稳定性差、售后服务跟不上,但如果售后服务真能搭建出一个平等、有序的新平台,用户可能会打消曾经的顾虑,而中国仪器企业也将迎来一个重新发展的大好机会。”
检测机构的优胜劣汰或将导致仪器企业的优胜劣汰
2015年我国检验检测行业市场化大幕拉开,第三方检测行业步入成长快车道。2015年3月6日,质检总局印发《全国质检系统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指导意见》;2015年8月1日,《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正式实施;2015年12月15日,科技部、质检总局联合发布《关于开展促进质检系统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转企改制提升科技服务实力试点工作的方案》......在这场变革中,科学仪器企业将会迎来怎样的发展机遇?
作为分析测试行业“老将”,陈江韩解读到,“这场市场化改革的背后就是,政府希望通过购买服务或数据来满足监管需求。如果政府监管需要的是数据,而数据又可以通过采购来解决的话,那这种方式比直接采购仪器、建立检测机构要划算得多,还要更高效。事实上,我们检测行业存在着一些不运转的‘僵尸机构’,等这场改革浪潮褪去,你会发现剩下的检测机构才是真正的‘游泳健将’。”
那么,国有检测机构的整合改革能否导致仪器企业的优胜劣汰?胡克回答到,“这取决于检测机构之间的竞争状况。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检测机构的优胜劣汰确实会影响上游仪器企业之间的优胜劣汰。”
李林则认为,这场变革可能会将分析仪器带向一个更正确的发展方向,“过去要么是价格竞争,要么是性能指标竞争,这就容易导致出现两种结果,要么仪器不达要求,要么仪器不实用。而今后第三方检测机构在采购仪器时会更趋向于实用性强、性价比高的产品,这对整个分析仪器行业来说是一个新的探索方向。”
陈江韩也认同这一点,“如果政府越来越倾向于通过购买数据进行监管,而检测机构又需要自筹经费采购仪器,那今后重复采购、过度消费的现象将会减少,检测机构会以满足检测要求为前提进行采购,无关乎进口与国产、高端与低端。总而言之,检测机构的采购需求总量是增加的,但资源配置会更趋于合理,仪器采购会更趋于理性。只要仪器企业的产品经得住考验,这场改革对仪器企业而言绝对是一个利好消息。”
2016,中国仍旧是最具吸引力的科学仪器市场
展望2016:2016年1月1日,新《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正式施行;2016年3月2日 ,全国第二批182个县级食品检测资源整合试点单位公布;2016年3月5日 ,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2016年是我国“十三五”规划启动元年,伴随着各部门各行业“十三五”规划的出台,更多与科学仪器行业相关的政策法规将接踵而至......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科学仪器市场是否将迎来重大利好?
基于上述一系列政策红利,关亚风、陈江韩、周晓斌、胡克、李林等五位嘉宾纷纷看好2016年中国科学仪器市场,其增长驱动力主要来源于环保、食品、制药、医疗等领域。
关亚风分析称,“具体的市场表现与所处行业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在环境方面,大气监测仪器需求量一直在增长,今后仍将保持这一增势;近两年水质监测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相关仪器需求量将会取得更加快速的增长。在食品方面,国家不断颁布实施新的标准法规,目前相关实验室的能力建设已趋于完善,接下来重点发展的将是快速检测仪器。而钢铁、水泥、能源等传统工业行业对仪器设备的需求将会步入下滑期。”
作为唯一一位“看平”今年中国市场的嘉宾,付世江认为,“尽管当前我国环保、制药、第三方检测等细分市场表现良好,但我国石化、制造、冶金等行业需求存在着下滑迹象;再结合食品行业在过去十年内的发展速度,我认为今年食品行业需求将会是一个持平的状态。2016年是我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一般来说,第一年科研项目的启动数量与投资规模不会太多,因此相关的仪器采购需求暂时不会爆发出来。”
后记:
光谱小型化、微型化;质谱更实用、更多用;基因测序技术更准、更快;可穿戴设备;互联网+;工业4.0......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新元素影响着全球科学仪器行业。对此,台上六位嘉宾也提出了各自的精彩观点:
胡 克:“今后与人类健康、安全相关的新技术、新仪器都将获得快速发展。”
付世江:“液质联用技术的小型便携、简单易用以及在临床领域的应用潜力值得关注。”
李 林:“结合我国‘十三五’规划的大方向,我更看好分析仪器‘Go Green’的发展趋势。”
周晓斌:“实验室分析仪器将向生产一线转移,同时将输出更丰富、更立体的数据。”
陈江韩:“最可能影响分析仪器行业的将是互联网+,建议业界应关注仪器的联网操作。”
关亚风:“小型化仪器、快检仪器更具发展潜力,相应地样品前处理过程需要尽量简化。但是任何一种新技术的出现都需要经过市场的充分考验,并需要3-5年建立完善相关标准,仪器企业要有耐心。”
(本文转载自仪器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