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 业 背 景
在以全球化为国际竞争环境的现代社会,必须靠科技实力来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综合实力的提升。氢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无碳的二次能源,可广泛应用于交通、工业、建筑等领域,带动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开发利用,有助于提高清洁能源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优化能源结构。根据权威机构中国氢能联盟预测,在2060年碳中和目标下,到2030年,我国氢气的年需求量将达到3715万吨,在终端能源消费中占比约为5%。到2060年,我国氢气的年需求量将增至1.3亿吨左右,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占比约为20%。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氢能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自2019年氢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推进加氢等设施建设”,到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的《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提出,以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重大示范工程为依托,2025年前,具备氢能产业规模化推广基础,产业体系、配套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培育10-15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链龙头企业,形成氢能产业关键部件与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建成3-4家国际一流的产业研发创新平台,京津冀区域累计实现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1000亿元以上,减少碳排放200万吨。我国氢能产业正步入快车道。
2022年3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 《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了氢的能源属性,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组成部分,充分发挥氢能清洁低碳特点,推动交通、工业等用能终端和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同时,明确氢能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方向,是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增长点。《规划》提出了氢能产业发展各阶段目标:到2025年,基本掌握核心技术和制造工艺,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万辆,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20万吨/年,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00-200万吨/年。到2030年,形成较为完备的氢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清洁能源制氢及供应体系,有力支撑碳达峰目标实现。到2035年,形成氢能多元应用生态,可再生能源制氢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例明显提升。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发布,将对氢能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发挥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