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融界网
4月10日,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召开,论坛以“2021年全球经济与政策展望”为主题。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鲁政委博士在圆桌讨论“碳中和与宏观经济”中分享了他的两个观点:
第一个观点,积极推进碳中和,有利于我国把握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历史性机遇。
第二个观点,碳中和带来的新需求会刺激全球经济走出总需求不足的陷阱。
鲁政委认为在讲碳中和的过程当中,政府的制度和政策的进一步明晰是非常重要的。
从目前来看,在推进碳中和的问题上,全球包括中国自己已经有了大的方针指引,但是还有很多细的政策没有出来。比如宏观经济从达峰到预期的综合轨迹,比如说年度之间的轨迹,如果不知道它有多快多慢,中期的轨迹是什么样的话,没有办法看到金融机构或者企业在转型过程中的风险大小,我们必须跟这样的标杆进行对标,才知道风险是大还是小。
第二,一旦国家层面的数额有了,通过压实行业和地区的责任,新的投资需求才真正地被激发出来了。否则的话,每个企业都觉得,大家都需要减排,但轮到自己身上也没有觉得有特别大的减排压力,也就没有投钱的动力了。对于企业明确自己的配额和任务,每个地区明确自己的配额和任务是很重要的。
第三,碳的核算报告标准化。就是关于ESG的问题。ESG来自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而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就像好人好事的合辑,每个人说的东西跟每个人说的东西不一样,纵向不可比,横向不可比,ESG可提取的底层就是比较差的,这样做出来的ESG的投资的质量和水平也是不高的。。
第四,只有当有碳核算的报告,这个时候的披露才是有价值的。不同的企业披露出来都是一样的。不仅纵向可比,而且横向可比;不仅国内可比,而且国际可比,这样才能形成强有力的市场约束力,反过来才能激发投资的动力。
如果中国的企业没有办法提供这一套碳的核算报表,全球的合作可能会演变成另外一种贸易保护主义的手段,所以还是非常值得关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