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海通国际宏观研究
要点速览:消费是每个人的自主选择,只要个人能负担得起,其消费行为无可厚非。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自由意志,因此我不主张限制消费。但是我也不主张政府和经济学家来鼓励和刺激消费。相反,我们应在不限制自主消费的情况下,提倡大家理性消费,减少浪费。
作为经济学家,这些年我们一直在提倡经济结构转型、要促进消费、减少投资。我们都知道过度投资是浪费,但是好像没有人觉得过度消费是浪费。其实它们都是一样的。
我们在分析经济问题、提供政策建议时,往往把经济系统当作真空系统中的一部机器来修理、调节和控制,却忘记了这个机器的快速膨胀有可能超出其赖以生存的母系统的承载能力、而最终有可能导致整个母子系统的共同坍塌。
作者|孙明春(海通国际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应跳出经济系统来看待
人类社会面临的问题
如果单纯从刺激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讲,刺激、鼓励消费是有必要的。但是有很多消费实质上是浪费,比如现在热议的粮食浪费、或者购买产品(如服装、书籍等)却不使用等。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消耗能源、资源,排放废气、温室气体甚至有毒物质,在运输过程中也是这样。虽然交易双方创造了价值,卖家赚到了钱,买家获得了心仪的商品,但是如果买家购买后并不使用(或不充分使用),这一行为就会造成浪费,也会产生“外部性”(externality)。一方面,买家的购买行为增加了需求,导致价格上涨,令其他有真实需求但是收入有限的人不得不支付更高价格、甚至难以负担;另一方面,购买的物品若不使用,最终需要被当成垃圾处理掉,对环境造成巨大压力。要知道,现在全球每天需要处理的垃圾体量巨大,令人难以置信,垃圾处理已成为大部分城市面临的巨大难题。有些垃圾(比如粮食)可降解,但是一些不可降解的垃圾(尤其是塑料垃圾)是很难处理的,会对生物界和自然界造成重大的损害。
最近这些年,无论海外还是国内,ESG理念都非常流行。ESG是Environmental(环境)、Social(社会)和Governance(公司治理)的缩写,这是一种关注企业在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方面的绩效而非财务绩效的投资理念和企业评价标准。基于这一理念,许多公司在节能减排、降低资源消耗等方面对自身要求很严格,但是如果公司的员工和消费者却在以过度消费的形式来浪费能源、资源、污染环境,这显然是自相矛盾和掩耳盗铃。
如果单纯从经济学角度分析,鼓励消费以促进经济增长,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但这一行为忽略了人类社会面临的大气变化问题。在2015年召开的巴黎气候大会上通过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呼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加强应对措施,将本世纪的全球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并力争进一步限制在1.5摄氏度之内。如果超过2摄氏度,两极冰川会加速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一些城市将不再适合人类生存,气候也会变得很异常,出现飓风、龙卷风、山火等等;气温上升也会令细菌和病毒更容易存活,更容易形成全球性的传染病(如当前的新冠疫情)。这是一个复杂性系统,我们没办法准确预测类似灾难发生的时间、地点、形式、级别、威力、损害等等。如果真的到了那一步,也许我们只能听天由命了。
我们知道,一个系统里有各种各样的临界点。一旦超过某个临界点,系统会发生加速的、非线性的变化,导致均衡点的“跃迁“,也就是所谓的突变(Catastrophe,也可以翻译为灾难)。这样的突变很难预测,也很难控制。就气候变化而言,我们并不知道临界点的神奇数值是什么,有可能是1摄氏度或2摄氏度,有可能更大,但也可能更小。面对如此多的未知,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延缓温度的上升。
当然,对气温上升到底是人类行为所致、还是地球或者整个太阳系自身运行的规律,也许存有争议。虽然有严密的科学论证证明是前者,但也有很多怀疑者,结论莫衷一是。作为经济学家,我并没有能力做出这个评判。但我个人认为,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因为相信这一结论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即便这个结论是错的,我们的牺牲也是有限的;但如果不相信这一结论而继续为所欲为,万一这一结论是正确的,届时我们可能已无力回天,人类社会的生存都可能面临威胁。因此,如果我们能够做出一点贡献,而不是任其发展,至少能够延缓气温上升,为解决这个问题预留出更多的时间。
与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对比,经济系统只是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人类社会系统)的子系统,或者经济系统只是生态系统的“孙系统“。因此,经济增长跟地球变化或气候变化相比,真的是小巫见大巫。即便小系统再好,如果大系统出了问题,小系统也没法生存。所以,如果能跳出经济系统来看待人类社会、看待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我觉得鼓励节约、反对浪费的意义重大,无论是从个人、家庭、企业、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说,都是功德无量的。
低价倾销的商业模式不具有持续性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整体上来讲,物质生活水平、物质生产能力已经相当高了。现在世界面临的问题不是让GDP增长更快、科技进步得再快一点,更多的可能是分配的问题。
从全球来看,过去50年创造的产出可能已经超过人类社会过去几千年的全部产出。如果平均分配,全球人口应该都可以过上体面的生活。但事实是,一些人在过度消费,而另一些人还得不到最基本的生存所需。所以,如果一定要促进消费,应是促进那些没有满足基本需求的或受到各方面限制的消费,当然不止是吃饱喝足等实物类消费,还有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娱乐等服务性消费。为达到这些目标,除了解决一些技术方面或基础设施方面的供给瓶颈之外,也许更需要考虑如何从再分配角度出发,帮助中低收入群体解决消费能力不足的问题。
另外,一些商家通过过度的价格竞争(低价倾销甚至免费提供)来吸引消费者购买了很多本不该买的东西,也是非常不好的现象。比如,以前超市塑料袋可以免费使用,虽然便利了消费者,但是却造成了极大的浪费,而且形成了难以估量的环保损害。现在强制收费之后,塑料袋的使用就减少了,既减少了浪费,也保护了环境。前几年低价抢占市场份额的共享单车也浪费严重,淘汰的自行车堆积成山。当然,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市场需要经历一个充分的(甚至是无序的)竞争过程,这个过程中价格起了重要的协调功能,也是重要的市场信息的载体。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浪费也让人瞠目结舌。这些浪费对其他市场主体、人类社会以及整个地球生态系统所造成的外部性(externality)往往无法体现在价格信号之中,这就是所谓的“市场失灵“(marketfailure)的地方。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低价倾销的价格竞争模式不符合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因此需要政府管制来纠正市场失灵(如强制超市对塑料袋收费就是政府管制的例证)。
如果企业通过低价倾销等过度价格竞争的形式来刺激消费者进行不理智的、过度的消费(浪费),从ESG评级和投资的角度来讲,这些公司应该被惩罚。因为无论从环境的角度也好,还是从社会责任的角度也好,这些公司都缺乏责任感。
当然,消费是每个人的自主选择,只要个人能负担得起,其消费行为无可厚非。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自由意志,因此我不主张限制消费。但是考虑到上述的这些原因,我也不主张政府和经济学家来鼓励和刺激消费。相反,我们应在不限制自主消费的情况下,提倡大家理性消费,减少浪费,发扬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同时,在考虑到消费行为对人类共同赖以生存的生态体系所造成的“外部性“的前提下,对通过低价倾销刺激消费者非理性消费的商业行为加强规管,通过反倾销、税收或强制性收费等手段来尽可能杜绝鼓励浪费的商业行为。
2015年,联合国提出人类社会的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并呼吁各国共同努力,力图在2030年之前实现每个目标。其中,第12个目标就是:“负责任消费和生产”。在这一目标的分项目标中,联合国明确提出,“到2030年,将零售和消费环节的全球人均粮食浪费减半;……确保各国人民都能获取关于可持续发展以及与自然和谐的生活方式信息并具有上述意识;……对鼓励浪费性消费的低效化石燃料补贴进行合理化调整;……”可见,负责任消费是一个全球趋势,需要政府、企业和老百姓共同参与,多管齐下,从宣传新理念到调整政策措施,缺一不可。
与过度投资一样,过度消费也是一种浪费
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可能是螺旋式的,不见得是一条直线。目前人类社会所经历的和平、稳定和繁荣的好时光其实并没有很长时间,未来发展历程中仍有很多未知。而大部分中国人也就富裕了三四十年。在经历了一段时期和平富裕的生活之后,绝大部分人忽略了人类社会进步可能会有反复的可能性。今年出现的百年一遇的全球大流行病(pandemic)就是个警示。面对新冠疫情的冲击,绝大多数经济体都陷入衰退之中,而且至今也没有找到有效的治疗措施或疫苗。面对大自然的各种惩罚,人类自身其实很无奈。所以,我们要居安思危,具备风险意识,不要想当然,不要自以为是。
作为经济学家,这些年我们一直在提倡经济结构转型、要促进消费、减少投资。我们都知道过度投资是浪费,但是好像没有人觉得过度消费是浪费。其实它们都是一样的。
这些年,老百姓收入确实提高了,产能也过剩,所以宣传上就鼓励大家消费,增加需求,减轻产能过剩的问题。可见,为了促进经济增长,我们就把经济系统赖以生存的、维度更多更广的人类社会系统及生态系统忽略了。我们在分析经济问题、提供政策建议时,往往把经济系统当作真空系统中的一部机器来修理、调节和控制,却忘记了这个机器的快速膨胀有可能超出其赖以生存的母系统的承载能力、而最终有可能导致整个母子系统的共同坍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