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建银国际
简要:本年度经济增速目标为“6%以上”。与今年经济将增长8-9%的普遍预期相比,较为保守的增长目标显示政府希望继续淡化对经济增速的关注,减少大幅政策刺激的预期,增加地区发展的灵活性。
宏观政策边际收紧但不急转弯:财政取态相对宽松:预算赤字比去年小幅收窄,但比预期宽松。地方政府专项债目标与去年基本持平而超过预期,显示财政政策并不急于转弯的态度。扩大专项债使用范围有利基建投资。货币政策预计继续收紧,信贷增速进一步下行,但在政策灵活精准的要求下利率波动有望下降。今年继续要求“房住不炒”,预计地产相关政策继续从紧。
发展框架遵循双循环思路:扩大内需以及消费将“国内大循环”的基点,同时通过产业发展和有效投资促进供需升级,并通过增加居民收入,健全流通体系,支持汽车家电大宗消费等方式促进消费。同时,政府继续继续高水平对外开放,包括进一步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推动服务业有序开放等。
“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出台:十四五期间各年度将视情提出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全员劳动生产率要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城镇调查失业率需要控制在5.5%以内。政策将重点关注绿色经济、民生、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领域,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率和可持续性。
►正文:全国两会于3月4日开幕,主要议程包括:全国人大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中央和地方预算报告等议案等。同时,全国人大将审查去年底出台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更多中长期的发展规划的细节于两会期间对外公布。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布政府工作报告(简称“报告”),回顾经济和政策在疫情下的表现,为2021年做出展望和部署,并介绍“十四五”的主要目标任务。
2021年: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宏观政策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
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进出口量稳质升,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相关政策目标参见表格1)
报告强调2021年经济增长将注重质量和效率,政策则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与2020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传达的信息一致。同时,报告亦指出今年的宏观政策“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强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精准调控”,体现政策继续有保有压,逐步退出非常态形势下的刺激政策的取向。
经济增长目标给出保守下限,体现质量重于速度。发展遵循双循环思路
由于去年疫情下基数较低,6%以上的增长基本无悬念(我们预计中国2021年的GDP增长8.5%,与市场中位预测相似)。因此,“6%以上”这个相对保守的经济增长目标表明政府今年将更加关注增长的质量和效率,而非经济增速,避免政策刺激的预期,
相应,地方政府也能相应制定更适合其各自发展阶段的经济计划。根据今年早些时候的两次区域会议,31个省中有14个将增长目标定在7%以上。其中,湖北和海南将今年的经济增速设为“ 10%或以上”,这是由于湖北的经济在去年受疫情影响最大,而海南经济增长潜力则受益于中央政府建设全球自由贸易港口的政策,预计将会显著提升。其他省份的增长目标范围大约为6 – 6.5%,包括中国经济规模最大的广东,江苏和山东省等,反映各省的经济成熟程度,增长环境等。
增长目标之外,经济发展继续坚持双循环框架:一方面,扩大内需是战略基点,消费与投资结合,实现供需升级。报告提出支持消费的关键领域,包括通过小规模提高税收起征点等措施增加居民收入,健全流通体系,支持汽车家电大宗消费等。同时将继续支持重大工程,改善营商环境,支持有效投资。另一方面,政府致力继续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包括进一步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推动服务业有序开放等。
宏观政策趋于收紧:财政相对宽松
去年下半年以来向好的经济形势包括外贸、工业生产以及稳步复苏的工业生产价格等,以及对金融市场过热的担忧,增加了对政策继续收紧的支持。具体来看:
财政赤字相对宽松:政府将2021年的赤字目标设定为GDP的“3.2%左右”,低于去年“按3.6%以上安排”的目标,但略高于我们预期的3%和市场的预期(《2021年宏观展望》)。政府新增债券发行指标也相应降低:2021年将不会发行特别国债;地方专项债券安排为3.65万亿,较去年的3.75万亿减少,但高于市场普遍3-3.5万亿的预期。
从财政赤字和地方专项债的安排可以看出,财政政策仍然较疫情之前宽松:如果考虑对财政存款、转移支付、新增专项债和土地出让收入等一般预算外的项目,我们计算广义财政赤字仍能达到GDP的10.7%,低于2020年12.4%,仍显著高于疫情之前的广义赤字率(表2)。
扩大专项债使用范围,边际有利基建:本次报告提到将“合理扩大专项债使用范围”,预计一定程度上将会提升整体基建投资活动的增速。2020年,传统基建(包括交通、节水和公用事业管理)的投资增速仅为0.9%,对整体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形成拖累,而投资收益相对较高的电力,热力生产与供应板块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却相当显著(图2)。传统基建投资步伐缓慢,部分原因在于对地方财政更加严格的监管。例如,要求专项债只能用于具有一定收益的公益项目融资,而大多数传统基础设施项目往往收益性较低。合理扩大专项债使用范围将在推动地方财政更加透明的基础上,对今年基建投资的增长形成支持。
货币政策趋紧,但将会谨慎衡量减少利率波动:本次报告中对货币政策的提法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相较于去年“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多了精准、合理的描述,与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宏观政策不急转弯的指导思想一致。考虑到“保持宏观杠杆基本稳定”的政策目标,以及工业品的价格上涨和去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热度上升的背景下,预计货币政策继续将会趋于收紧,但可能通过增加流动性操作频率等措施减少利率波动,近期市场利率已经较春节前明显下降(图3)。
信贷增长预计放缓:本次报告提出“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与我们2021年社融增速将放缓至12% 的预期一致(2020年13.3%)。政府债券增速放缓和影子银行活动的持续抑制是主要推动力。银行信贷政策结构化:预计贷款增长以及企业信贷增长将保持稳定,但对房地产特别是对房地产开发的贷款则会继续收紧(图4)。
继续坚持房住不炒:报告继续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要求“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预计地产政策有所收紧,地产监管继续从严。
十四五规划具体任务和2035年的远景计划
继去年11月宣布了第十四个五年计划的纲要后,本次政府报告也介绍了“十四五”时期的主要目标任务,新华社也陆续公布了本次两会纲要草案的重点内容,包括建立可持续的增长模式,强调技术创新,双循环,深化改革,新型城市化,绿色经济等领域。“十四五”经济发展目标和政策规划的总结的突出方面包括:
※十四五期间中央政府会“各年度视情提出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与去年的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没有设定任何具体的增长目标,而是强调未来要使“增长潜力充分发挥”相一致。报告提出全员劳动生产率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愿景,体现通过改革和创新升级提升效率将是可持续增长的关键。城镇调查失业率将控制在5.5%以内,显示稳定的就业市场仍然是政策关注的核心。
※坚持创新驱动,其中包括构建国家实验室、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等,并且坚持对实体经济的作为经济发展的着力点,统筹推进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并提出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加快数字化发展。
※立足国内大循环,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从今年的政策目标可以看出,稳定和扩大消费、以及扩大有效投资将是今年推动内需的重点。具体政策包括:增加居民收入、健全城乡流动体系、稳定增加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并且会构建相应的基建设施等等。另外,十四五期间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推进“一带一路”的建设以及构建更高标准的自贸区网络等。
※推进乡村振兴,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并且加快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发展壮大城市群和都市圈,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叠加对区域的协调发展和功能区的布局,这些措施将会促进核心都市圈的基建建设,有利提升消费和内需。
※绿色经济:本次报告提出将会落实2030年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
※民生方面,报告提出十四五期间将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基本同步。深化教育、公共卫生体系,也会“实现适度生育水平、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