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宏晨 副院长 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研究方向:疾病早期诊断的纳米技术 古宏晨教授团队多年来致力于纳米生物医学基础与转化研究,荣获上海交通大学首批科技创新团队,主要研究方向为纳米材料的可控制备、纳米材料表面分子设计以及与生物分子相互作用机制研究,基于纳米技术的重大疾病早期诊断与治疗研究。 古宏晨,男 ,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1964年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1992年博士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专业,博士论文的工作获中国首届大学生发明大奖赛唯一的一名特等奖,并因成果的成功转化,当选为1992年全国十大新闻人物。国家超细粉末工程中心的创始人之一,一九九四年五月受国家教委“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派遣,到美国宾州州立大学作为高级访问学者。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微纳科学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国家863新材料领域特种功能材料主题组专家,国家纳米重大专项总体组专家,兼任上海市颗粒学会理事长、中国颗粒学会超细颗粒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等。 1992年博士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专业,博士论文的工作获中国首届大学生发明大奖赛唯一的一名特等奖,并因成果的成功转化,当选为1992年全国十大新闻人物。国家超细粉末工程中心的创始人之一,一九九四年五月受国家教委“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派遣,到美国宾州州立大学作为高级访问学者。1996年被批准进入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1997年评为上海市优秀科技启明星。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微纳科学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国家863新材料领域特种功能材料主题组专家,国家纳米重大专项总体组专家,兼任上海市颗粒学会理事长、中国颗粒学会超细颗粒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等。 古宏晨教授系统提出了合成纳米材料的 古宏晨 古宏晨 形态控制方法,研制开发的超细Co-g-Fe2O3磁粉、氯化法钛白及化纤钛白制备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已分别应用于1500吨磁粉工业装置、2000吨/年化纤钛白工业装置;将界面化学理论应用于纳米材料的表面改性,提出了颗粒表面均相-非均相成核的竞争机制,在3000吨/年纳米碳酸钙制备技术,1500吨/年磁粉制备技术中获得成功的应用;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喷雾热解法粒子形貌的模型,并提出实心粒子合成的临界条件。这一成果攻克了喷雾热分解难以制备实心超细粉末的难关,在国际上引起很大的反响。 近年来,古宏晨教授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纳米材料改造传统产业以及纳米生物医药领域,目前已经主持完成了原位复合技术制备年万吨以上规模纳米抗紫外聚酯项目的技术研究,全面进入产业化阶段;同时在纳米生物医学研究方向上,以具有重要医学应用前景的纳米磁性材料的制备为基础,研究纳米材料的制备、结构、性能及其与生物体(DNA、RNA、蛋白质等生物分子及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研究纳米磁性材料在疾病诊断、癌症治疗等临床应用中的基本科学与技术问题。 古宏晨教授先后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高等学校科技发明一等奖1次,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了论文180余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30多项。
古宏晨简历_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副院长古宏晨受邀参会演讲_活动家
活动家是第三方嘉宾邀约平台。可根据演讲议题、会议日期、活动预算等要求,为您提供该领域内专业嘉宾演讲邀约服务,专家学者嘉宾远程视频分享发言,祝福致辞视频拍摄,网红明星艺人VCR活动录制,代言邀约,企业家国际顾问咨询服务。您可准备好活动信息后,联系电话:18911802888(王老师)(工作日9时至18时,仅邀约嘉宾出席活动,其他需求勿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