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 - 活动家资讯 //m.catawbaoil.com 传递会议价值_深度行业分析 Wed, 17 Aug 2016 09:30:50 +0000 zh-Han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8.1 //m.catawbaoil.com/wp-content/uploads/2021/11/cropped-logo-2-32x32.jpg IPO - 活动家资讯 //m.catawbaoil.com 32 32 【对话】新三板优质企业,是选择创新层还是IPO? //m.catawbaoil.com/54553.html Wed, 17 Aug 2016 09:30:50 +0000 //m.catawbaoil.com/?p=54553 Read More “【对话】新三板优质企业,是选择创新层还是IPO?” »

]]>
“新三板”作为全国性股权交易平台,承接了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的预期,已发展成为中国多层次资本交易市场继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之后的重要资本交易市场,新三板正在中国掀起一场价值投资的资本盛宴。

在8月12日举行的,以“新三板、新常态、新机遇”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北京)新三板市场交易商大会上,海通证券新三板与结构融资部总经理鲁公路担任主持,和君资本合伙人徐刚、同创伟业董事长总经理张文军、迈动医疗董事长李鹏,围绕“新三板优质企业“取舍”之惑:创新层还是IPO”的主题进行了一场对话。

第四届中国(北京)新三板市场交易商大会-新三板优质企业“取舍”之惑

以下为对话环节部分言论:

海通证券新三板与结构融资部总经理 鲁公路

新三板这个市场到目前为止,确实是没什么流动性。从交易量可以看出,基本上所有股票加一块,每天的交易量可能不到几只创业板的股票交易量,交易量是非常稀缺的。但从另一方面来讲,如果以散户心态看新三板,市场也许来错了地方,不太合适,这个市场一开始定位不是散户化的市场。

因为流动性的问题,新三板就不是交易场所,定价得不到很好的发挥,投资人进去不能及时得到退出。企特别对达到IPO标准的企业,是不是有更好的道路可以选择,企业面临很大疑惑,尤其是新三板一些监管也越来越严,市场预期还不是特别清晰。

 

和君资本合伙人 徐刚

对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IPO太难,对大多数中型企业来说,在五千万以上但行业前景未来不很明朗时,先进入创新层,进入这个平台对这个企业是好事。如果到楚汗纷争IPO也未尝不是选择,企业家要根据自己资源禀赋和当时市场环境来看。如果可以进创新层,首先要进创新层,好多企业家也会高估自己的价值,如果有机会可以IPO,但切忌要冷静对待自己的价值。

创新层是从产业整体考虑,有没有可能新三板在制度上有更大宽容性,针对新兴行业设置专门板块化的市场。如果单独板块化扶持,把互联网智能装备,单独板块化可不可以。

 

同创伟业董事长总经理 张文军

对于新三板的发展来说,注册制恰恰是最重要的,如果注册制能够在三年后如愿推出来,新三板完全有可能变成下一个交易所,否则新三板未必如大家愿很快活跃起来。现在的企业,如果盈利比较好,企业比较规范,能够经得住IPO审核还是建议去IPO。三年之内新三板很难活跃,但企业没有达到标准,无论是企业治理标准还是财务标准,你在新三板等待,特别进入创新层,等待下一步国家政策的变化也是非常好的选择。

 

迈动医疗董事长 李鹏

美国资本市场远远超过中国资本市场,当我创业时,我们自己企业有没有考虑用好中国现在的政策、平台,让自己的企业能够走向一定规模。就我自己来讲,我肯定想未来在四五年内做到IPO。

创新层对我更像一个标准,不要为创新层而创新层,这是一个国家看企业的标准。如果100分来看,企业达到90分或95分,需要企业和企业家作为团队来讲长时间的努力。另外,企业家本身不要天天想怎么让企业瞬间做大,通过一些捷径,做企业跟陪孩子教育孩子一样是一个过程。不管是已挂牌还是申请挂牌的,政府监管越来越严格,不管在什么阶层,对信息披露合规是重中之重,企业家要把这个作为首要原则和底线。

 

以上是四届中国(北京)新三板市场交易商大会上,嘉宾关于“新三板优质企业创新层还是IPO”的对话。更多会议内容
请点击:
【深度】兴业证券、申万宏源、中泰证券三大分析师谈“新三板”
【观点】国内很多创业者非技术人员,需商业模式创新才能成功
【热点】新三板市场大但也小,做新三板切忌用A股思维去思考去做

 

文章内容来自挖贝网,活动家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m.catawbaoil.com/54553.html,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小编微信:hdjkefu

更多金融财经行业相关会议信息,请戳:http://www.huodongjia.com/finance/

 

找会议,上活动家(www.huodongjia.com)!方便、快捷、安全找到最优质的会议。更多精彩内容可关注活动家微信公众号:VESERVICE,或直接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活动家官方微信1 活动家APP下载1

]]>
【对话】如何投出下一个“独角兽”公司? //m.catawbaoil.com/6068.html Wed, 04 Nov 2015 08:57:09 +0000 //m.catawbaoil.com/?p=6068 Read More “【对话】如何投出下一个“独角兽”公司?” »

]]>
11月2日~3日,2015TechCrunch国际创新峰会在北京举行。紫辉投资创始合伙人郑刚、金沙江投创管理合伙人朱啸虎、阿米巴资本管理合伙人赵鸿,在“投出下一个‘独角兽’”专家论坛环节,进行了一场关于创业公司投资、估值的对话。

2015TechCrunch国际创新峰会
2015TechCrunch国际创新峰会

一些公司天天想着公司值多少钱,而忘记了企业的本质。假如说中国没有一个那么活跃的资本市场,或者说我们未来的IPO道路不通畅或者有一个更好的方法去选择IPO的机会,那么在IPO条件并不成熟的情况下,独角兽这个概念会不会还那么看重,或者说我们到底怎么去对这些企业进行估值。

郑刚:往往家族企业更能获得成功。一个创始人对企业的绝对控制更能保证这家企业从0到IPO到发展壮大,最后提供一种个人信用、个人能力的保证。估值的角度讲,如果没有一个发达的资本市场,是不是独角兽的公司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我觉得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发展中国家、高速成长的国家,本身你的估值跟你的发展速度有绝对的正相关关系,如果你的公司非常小但增长速度非常快,估值一定是非常高的。所以,资本市场还是给了一个正常的合理的估值,对独角兽的公司来说,本身他们创造的财富就是巨大的。

 

赵鸿:估值肯定和公开市场是密切相关的,尤其是中国互联网非常明显。过去几年中国互联网经过了几个周期,基本上三年一个周期,尤其是越后IPO的估值越和市场相关,会差3、4倍以上,但早期的投资估值的差别是非常小的。A轮的估值相对波动比较小,可能是1倍左右的差别,但IPO差别非常大。这个是有影响的,这就造成了很多私募基金或者很多本来愿意投公开市场的基金愿意往私募来,投一些还没有上市的企业,这样加速创业公司的发展。

资本市场一定是会回归的,一个东西不管你上到多高,最后投资者也不是笨的,一定会达到一个平衡。没有IPO这个渠道,创新就是社会资本创造出来的,如果没有大量资本支持这个市场,创新这个事情就很难做下去。所以有了一个很好的资本市场,创新的溢价才能显示出来。

2015TechCrunch国际创新峰会2_内容

怎么能够发现一个独角兽?

朱啸虎:中国过去的互联网十年,在美国上市市值在10亿资源以上的公司,差不多每年能产生4家以上的独角兽公司,美国也是同样的数字,所以独角兽的公司是非常稀缺的。中国去年有几千家的公司拿到了天使投资,这些公司中最后只能产生4—5家独角兽,所以需要很高的精准度。

VC进入中国也有十年的历史,好的VC投重独角兽的比例差不多在10%—20%,这还是能够看到一些基本的特质的。如果投A轮的时候就说这个公司能看到百亿美金这是胡扯,但是10亿到20亿美金还是有机会的。我们最喜欢在大市场里找小鱼,即使不是第一名、第二名,在一个很大的市场里做到第三名、第四名也是很不错的。

首先要看这个市场是不是足够大,大的市场很容易判别。第二点是怎么切入,这非常难,需要很多的思考。投资者在动手之前要花很多时间进行深入的思考,要比别人想的更深一步。中国的互联网思维一定是流量的思维,你必须以流量作为入口,从这里切入是最重要的,以什么作为一个点切入,这个点要进可攻退可守。

 

郑刚:投到独角兽的公司不是一厢情愿的事情,需要花很多的时间。投资者要考虑将来你要拿到一个比较好的回报,出发点是希望能够找到一个面对一个巨大市场的应用。大的方向大家都能看到,重要的是怎么从这个大的方向里看到自己的机会,这需要你有很多的反向思维的能力,我们不断的看红海里面还有什么蓝海机会,正是因为它大所以会变成红海。

投资人要有非常强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和逆向思维的能力要去想这个行业还有没有机会。往往没有门槛的竞争,红海的地方越有可能出现独角兽的公司,因为他一旦统一江山其他的公司就完蛋了。

 

赵鸿:作为一家基金我们都想投行业,包括细分行业里面的领袖。无论你的市场多大,很可能瓶颈就是那个创始人跟团队,这些领袖能不能演变成独角兽就要靠基金,通过内部的资源跟能力去帮助这些公司成长。

对外一定要找一个市场份额很大、机会很大的行业,要看你自己的能力。另外一半要看你跟创业者的关系,他对你的信任,你对他的信任。信任非常重要,没有信任你也不需要做投资了,要相信自己的判断。创业者要对你有一定的信任,才可以长期合作下去。

 

下一个独角兽的机会在哪里?

朱啸虎:互联网发展需要一定的铺垫,需要一定的成熟期。真正的移动互联网爆发是在2011年、2012年,都需要一段时间去铺垫。所以你可以先去观察,不要急着动手,看到一个比较好的切入点、时间点是这个行业的渗透率到了20%,这就出现了一个引爆点,做什么就水到渠成。

现在有很多方向,IOT、智能硬件、人工智能、VR,很多新的方向,是不是到了引爆点,现在说还有点早。大家都在进来学习,到了10%以上创业者就可以动手了;到了20%的点,投资人进入可能比较容易一些,把握时间点很重要。

郑刚:一个好的投资人对历史或者市场会有一个非常好的感觉,下一个独角兽的公司是一个非常难的问题,对市场、对资本投资的方向要比别人站的更高,才有这种感觉。智能硬件、穿戴设备、智能家居,跟人走的更紧密的互动设备方面会有更多的机会,移动医疗、智能家居里面也可能会有机会。

赵鸿:很多行业、很多方向很早就有了,但是你一定要在行业和方向里沉淀一段时间。

以上是嘉宾在2015TechCrunch国际创新峰会上关于投资“独角兽”公司的对话,内容来自于中国IT新媒体,活动家整理编辑。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小编微信:hdjkefu。

 

找会议,上活动家!方便、快捷、安全找到最优质的会议。更多精彩内容可关注活动家微信公众号:VESERVICE,或直接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活动家官方微信1活动家APP下载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