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年会 - 活动家资讯 //m.catawbaoil.com 传递会议价值_深度行业分析 Mon, 07 Dec 2015 03:52:57 +0000 zh-Han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m.catawbaoil.com/wp-content/uploads/2021/11/cropped-logo-2-32x32.jpg 财经年会 - 活动家资讯 //m.catawbaoil.com 32 32 【精彩回顾】11月会议干货回顾:看任志强、雷军、龙永图都在说什么 //m.catawbaoil.com/12546.html Mon, 07 Dec 2015 03:52:57 +0000 //m.catawbaoil.com/?p=12546 Read More “【精彩回顾】11月会议干货回顾:看任志强、雷军、龙永图都在说什么” »

]]>
活动家新闻频道,致力于报道会议前沿资讯及干货分享。以下是11月重要会议的回顾,欲浏览更多资讯,请关注活动家官方网站及微博微信。

 

《财经》年会

财经年会 06_副本

11月18日,《财经》年会2016:预测与战略在北京召开,该会议从2009年开始,每年举办一届,已成为业内标杆式会议。本次会议邀请了多位业界大拿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度分析。会上,视频连线了前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邀请了任志强等政府、企业高管,从多方面对中国经济进行了分析。

具体内容请点击:

【热议】现房期房库存达22亿平方米,房地产企业如何消化库存?

【热议】医改越改越难,究竟问题在哪?

【观点】格林斯潘谈中国股灾:不要对股市太多干涉 不可随便控制价格

【大佬】任志强最新发言:只有市场的归市场、保障的归保障,才能把房地产问题弄清楚

 

腾讯2015WE大会

1447031618529_副本11月8日,以"Way To Evolve"、“向未来,共生长”为主题的2015腾讯WE大会在北京举行,今年是大会第3次举行。会议邀请了包括LinkedIn 联合创始人在内的7位前沿领域创新者、10位科技探索者分享其创业、创新、行业趋势等干货内容,吸引了超过5000人参会。

具体内容请点击:

【趋势】未来不远,在WE大会上听科技探索者们聊不远的未来

【前沿】飞行包、全息化妆、超导悬浮……快看WE大会上的这7项未来科技

 

2015第六届财新峰会

632dab64jw1exq4xb0y8aj20fj0adtae (1)_副本

11月5日~7日,吸引政商学高端人士关注的2015第六届财新峰会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以“中国新规划”为主题,邀请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小米创始人雷军,谷歌大区总裁石博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等多位政界、商界、学术界领袖针对各自的领域进行了深度分享。

具体内容请点击:

【观点】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服务业比制作业更重要,中国网络领域创新创业进展不错

【热点】近百位嘉宾,超千位与会人士的财新峰会首日讲了些什么

【干货】财新峰会次日纯干货分享:看雷军、吴敬琏、梁建章等6位大佬在谈什么

【热议】中超80亿版权大单 体育产业春天悄然来临?

 

第二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

2015中国企业跨国投资研讨会_特色

11月20~22日,以“中国企业全球化:新的历史 新的舞台”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在三亚举行,包含了六场全体大会和十场平行论坛,龙永图、王耀辉、高红冰、汪潮涌等政界商界的代表分别从各自领域出发,对中国企业国际化进行了深度解析。

具体内容请点击:

【大佬】阿里副总裁高红冰:2016年,天猫淘宝的交易规模或超过沃尔玛全球,未来是互联网经济全球化时代

【大佬】龙永图:对于TPP,我们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态度

【热议】中企对外投资年均增速37.5%;企业走出去要本地化、培养人才

 

2015中国天使投资人峰会

2015中国天使投资人峰会暨第二届黄浦江论坛2_特色

由中国青年天使会、中国青年天使会华东分会共同举办的2015中国天使投资人峰会暨第二届黄浦江论坛于11月25日在上海举行,邀请了中国青年天使会、创业工厂、创业黑马集团、真格基金等中国顶级天使投资人与会。

具体内容请点击:

【热议】在某一个垂直领域做老大也有价值;未来创业可以看看这三个方向

【对话】中国天使投资人峰会:不为“暖”存,不为“寒”亡

【大佬】徐小平:鼓励人们创业,但更要启蒙教育创业者

 

2015新浪新媒体峰会

2015年能源央企新媒体研讨会_特色

由新浪网主办,以“新闻革新 联接未来”为主题的2015新浪新媒体峰会于11月12日在北京举行。在主题演讲环节,新浪网副总裁兼新闻总编辑周晓鹏、哈佛大学尼曼新闻实验室主任Joshua Benton、谷歌大区总裁Scott Beaumont,分别发表了关于未来媒体与新闻的观点。

具体内容请点击:

【对话】新浪新媒体峰会:未来,用户在哪儿?

【趋势】来自新浪、哈佛、谷歌的他们,怎么看未来媒体与新闻

【趋势】未来媒体的5个方向:无人机、机器新闻、大数据、虚拟现实、传感器新闻

 

第二届中国农产品电商大会

褚橙 03_副本_副本

11月19日~21日,第二届中国农产品电商大会在山东潍坊召开,会议上邀请京东商城、苏宁、1号店、顺丰优选、三只松鼠、沱沱工社、天天果园等知名电商企业掌门人到会演讲及对话。

具体内容请点击:

【深度】听褚橙、柳桃、潘苹果操盘手胡海卿谈农产品电商

【行业】“非标准化” 、“物流”:生鲜电商的难与痛

【行业】阿里VS京东,看他们如何布局万亿级别的农村电商市场

 

找会议,上活动家(www.huodongjia.com)!方便、快捷、安全找到最优质的会议。更多精彩内容可关注活动家微信公众号:VESERVICE,或直接扫描下面的二维码:活动家官方微信1 活动家APP下载1

]]>
【热议】医改越改越难,究竟问题在哪? //m.catawbaoil.com/9576.html Fri, 20 Nov 2015 09:21:39 +0000 //m.catawbaoil.com/?p=9576 Read More “【热议】医改越改越难,究竟问题在哪?” »

]]>
11月18日,《财经》年会2016:预测与战略在北京召开,这也是财经年会第7次举行。在全体大会之一:“医疗改革与创新”上,会议邀请了医保研究会副会长、社科院院士、北大人民医院院长、互联网医疗企业创始人、药品企业代表等共同探讨:为何医改越改骂声越大,究竟问题出在哪里,该如何创新?

财经年会 04

以下是嘉宾部分观点:

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熊先军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新医改的重点,虽然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可群众对看病难、看病贵缓解成效依然无感,基层医疗机构门可罗雀,大医院看病越来越难,而且医患矛盾进一步冲突。医疗保险支付比例维持在75%以上,但无论是医保基金还是参保人感到绝对负担越来越重。这到底是为什么?

直到看到一组数据:2008年~2013年,中国医疗卫生总费用从1.4万亿增加到3.17万亿,2009年~2012年职业医师数量则在126万人的基础上仅仅增长了14万人,而且其中13万人是增加在三级医疗机构。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在新医改阶段,国内医疗供给远远小于需求,仍然出现供给短缺的情况,而且供给结构进一步失衡任何一个领域如果产品出现短缺,那就要思考这个领域的改革是否真正促进了市场经济体制,是否仍然还留在计划经济体制内。

目前新医改依然压着几个大石头:政府部门办医管制、医生职业开业管制、医疗服务价格的管制。这三大管制至今没有被消除。无论目前新医改是向市场经济迈进还是倒退,只有市场经济体制才是最有效的体制,只有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医疗制度、医保制度和医药生产流通制度,才能实现医药公平。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王杉

医改是改政府的政策,别拿医院说事,要让政策决策者更理性。比如说药品制度改革,灌肠是比肠镜便宜的检查,但是现在新的政策出来了之后,灌肠这个不太贵的方式没有了。改革以后很多有用的、并不那么贵的药不见了,这不是医院定的。此外,糖尿病的药,高血压的药,在很多社区不允许报销。为什么大医院住院率高?因为住院报销的比例高,门诊个人出的多。一个政策就会抵消医院的努力。

医改还要让改革的执行者心情愉快,调动其积极性。我们是服务行业,你让他心里面整天不高兴,你还要求他服务好,你觉得这可能吗?香港的医生高中起点,医学院一年,毕业以后待遇是多少?一个月4万港币。香港的平均收入是多少?1.5万港币。

期待政府制定出新的让患者满意,保障患者安全,同时能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又有利于医疗服务体系,医院发展的新政出台。

财经年会 06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朱恒鹏

在人才方面,医疗行业应该首先应该突破。把300万医生释放出来,300万中有相当一部分不但是优秀的医生,还是优秀的企业家。医疗行业要释放出大规模的高质量人才,不要忙着让他去勾心斗角,不要忙着让他去拿回扣,而是让他搞创新。个性化、差异化的需求要靠人才去创新,医改首先要释放这些人才的活力。

目前人民群众对医疗品质和服务的需求在日益增长,这与目前公立医院提供的落后的服务品质之间矛盾很大,要改变这种现状,最重要的就是创新。而创新需要发挥人才的活力。

 

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执行总裁卓永清

我们的体系出了什么问题?我觉得有两个关键就是:医药的创新是需要一个生态体系来培育的;另外,高质量的药品也是需要有人来买单的。

我们负责医药创新产业,看一下全球的情况,我们大致有个结论,就是在中国要建立一个鼓励创新的生物医药产业,需要一个生态体系。这个生态体系从别人愿意投资,到我们能建设,再到相关事情的配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下来让药品进入市场,最后还要招标。

现在有300多种新药到中国来,其中进到医保目录里面的只有不到20%。这些药要病人自己买单,这是大家觉得看病贵的原因之一。周边国家的药品未必便宜,但是因为有商业医疗保险、社会医疗保险加上兜底,一起解决这个问题,病人不觉得心疼了。其实价格还是那样的。中国医疗保险在全世界来讲是偏低的,我们国家对于医药卫生的财政投入,过去几年涨了一些,但是平均来讲还是偏低的。

 

春雨移动健康CEO兼创始人 张锐

以前一个医生可以管理32个糖尿病患者,现在我们利用移动互联网,增加了医生的服务半径和工作效率,一个医生可以管理200个糖尿病患者。

通过使用移动互联网平台,不但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还提高了患者的用药依存性。通过该项目,以前一个人每年6千元的社保消耗可以降低2千元,以中国9千万的糖尿病患者来计,光这一项就能帮助社保节省1500亿到2000亿,这是移动互联网在慢病上的一个突破。

 

以上是《财经》年会2016:预测与战略中嘉宾针对医改的观点,更多财经年会内容,请点击:
【大佬】任志强最新发言:只有市场的归市场、保障的归保障,才能把房地产问题弄清楚
【观点】格林斯潘谈中国股灾:不要对股市太多干涉 不可随便控制价格
财经年会2015:预测与战略 内容回顾

 

更多医疗相关会议,请戳:http://www.huodongjia.com/medical/

内容来自于财经网,活动家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m.catawbaoil.com/9576.html,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小编微信:hdjkefu

 

找会议,上活动家(www.huodongjia.com)!方便、快捷、安全找到最优质的会议。更多精彩内容可关注活动家微信公众号:VESERVICE,或直接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活动家官方微信1 活动家APP下载1

]]>
【大佬】任志强最新发言:只有市场的归市场、保障的归保障,才能把房地产问题弄清楚 //m.catawbaoil.com/9440.html Fri, 20 Nov 2015 03:24:34 +0000 //m.catawbaoil.com/?p=9440 Read More “【大佬】任志强最新发言:只有市场的归市场、保障的归保障,才能把房地产问题弄清楚” »

]]>
11月18日,《财经》年会2016:预测与战略在北京召开,这也是自2009年财经年会首次召开以来,第7次举行。在“夜话一:房地产+:寻找新利润增长点”上,北京华远浩利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任志强发表了自己对保障性住房、棚改、危改、房地产库存、房价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财经年会 03

以下是其演讲实录:

我到现在我也不知道保障性住房是什么。

我们有一部法律是1995年生效的,叫《城市房地产管理法》,这部法律上没有保障性住房的概念,只有商品房的概念。有一种在法律上规定开发商不能干的,但政府可以授权,就像北京有各种名义的保障住房,一种是拆迁房,搁到保障房里,拆迁就是拆迁,拆迁有的人是极富极富的,有可能是很穷很穷的,但被列在保障住房里。第二种叫廉租房,这种也没有弄好。通州有一些廉租房,不知道租给谁,要租给城里人,上班不方便。还有一种叫自住型商品房,谁能找一个上位法,说明什么叫自住型商品房?没有。也没有上位法说清楚什么是保障性住房。没有。

在发达国家,比如英国、美国,他们的保障住房从来就是和市场分开的,因为他们没有权力用行政手段去干涉或破坏市场,所以,必须在市场之外弄保障性住房,或者叫做有目标、有约定性的,类似于解决最困难家庭的住房。

《联合国的人权公约》里提到要保障适度居住权,就是保障居住权利而不是财产性权利。2008年温总理有一个政府工作报告,开始提出“居者有其屋”,后来人代会对这个报告表决时,做了14处修改,改成了“居者有其所”,“屋”的意思是这个东西归我了,“所”是居住权,有地方呆就行。按照“居者有其所”的说法,应该说所有的保障房只有一条,保障租不起房子或者租不上房子的人。

按照《联合国人权公约的概念,你租不起房子,政府给你解决,低租、廉租、免租,但绝不是保障财产性权力。但我们现在用了一个没有上位法的、很混乱的保障性住房的概念,所有的东西都往一个筐里装,甚至包括棚改、危改,改穷了叫保障,改富了也叫保障?

北京1991年的时候提出了一个很清楚的概念,三级以上的房子(一级就是最好的,二级是有点毛病还可以修的,三级是快不行了,四级是维修也可能出危险,五级是快要塌了)超过70%,才能算危改项目,如果50%破房子都不能算危改。现在的所谓棚改,70%的好房子,30%的坏房子,也都危改。你们可以看看很多城市,所谓的旧改,也都放在保障性住房里。旧改跟危改是不一样的,有些房子好着呢。所以保障性住房到底保障谁,保障财产权还是居住权,连保障谁都搞不清楚。

刚才说政府要买一部分房子去库存,我一直没搞懂,保障性住房不是商品房,现在开发商建的是商品房,是有土地证的,有使用年限的,而那些保障住房没有年限,没有土地证,土地是国家的。这个矛盾怎么处理呢?我就没搞懂。从法理上来说,政府买来了以后,到底给什么证,怎么捣腾这帐呢。

总之,库存大量增加,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用棚改的方式破坏市场,棚改大量的是安置拆迁户的。

比如一家人,原来可能有三间房子,家里有父亲一代,自己一代,儿子一代,拆迁的时候可能给了三套房,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拆迁就发了大财了,然后一部分作为二手房进入市场了。我无论如何也研究不出来,这部分房子统计在哪儿。我可能能研究出这个有多少需求,但那边突然多出来30套,哪个统计局的年鉴上,通过实物拆迁转入市场的房子能计算出来,统计局说统计不出来,因为那部分房子就没在开发里。怎么能不大量产生存量呢?我们把商品房和非商品房混在一起,用市场的办法承担保障性责任的时候,我们就没有办法保证。比如北京,有一种叫自住商品房,加了“自住”俩字以后,就变成了政府权力,全国大概只有北京有。这个自住商品房就得按照他的价格卖,还要经过他的审批,但突然出现了弃购,一大批房子没人申请,政府不管了,政府说你可以转成商品房,就按照这个价爱卖给谁卖给谁,我就不管了,这叫什么政策呢?地价最新拍的7.5万,那边还有一堆保障性住房、低价房,这是政府出线干好事,还是把这个钱转化到那些购买商品房的消费者身上了呢?都说房价高,房价高是怎么来的呢?

库存增加了也有各种原因,比如产品不对路,比如一个城市也必须有一定的库存。如果一个城市没有6—8个月的库存,你想买房子没了,是不是就变成恐慌了呢,所以,一定要有一定的库存,如果没有一定的库存就乱套了。国际上来说,一般有10%的富裕量。

我们现在统计的是,已经建完的竣工的没卖出去的房子有6.8亿平方米,什么概念呢?住宅大概有4亿多,问题不大,我们有两亿六千万左右的商场和写字楼。总体说来,有一些库存也没有说太危险,大家挑选产品的时候,可能就不挑选已经竣工的房子,而愿意挑选那些没竣工的房子,这也是个问题。库存逐渐在上升,导致什么结果呢?开发商减少投资,我们9月、10月投资是负的,开工是负的,土地也是负的。为什么?市场供应多了,我就减少投资,消化一些以后再增加。

货币 05

政府为什么要急于消化库存呢,就是没有投资GDP就掉下来了,怎么让GDP上去呢?那就加危改吧。但是,这样是不是又增加了供应量、减少了需求呢,这不是矛盾吗?所谓的棚改里,50%的人房子是不错的,不是危改的概念。这边减少需求,那边增加供给,怎么能把库存消化了,我就没搞懂。

消化库存到底用什么办法呢?可能得有那个允许随便买第三套。最少的时候我们的库存量维持在3亿左右,到2008年的时候,我们整个库存没有多少,09年上来一大堆,2010年以后猛往上上,一直上到现在的6.8亿,如果那边不消化,这边压了那么多钱,怎么进行再投资呢,政府担心的是没有新的投资来源的时候,这部分投资变成负增长的时候,怎么办。即使我们投资没有增长了,零增长情况下,仍然将近有8万多亿的投资,如说少了这8万多亿,GDP可能下降两到三个点,所以,投资还得维持到一定的程度,按照零增长也要维持到8万多亿。这是一个非常难解的问题。

我觉得市场的归市场,保障的归保障,才有可能把我们的问题说清楚。恰恰是我们老把保障和市场搅合在一块,我们老得拿不同的数据对比。

今年的竣工量在下降。我们今年开工减少了13%多,明年可能还减少13%多。大家说还有一部分需求在,生二孩的,也许有很多人愿意买房子,如果新孩子生出来,我们的房子短期之内还有点微涨。任何一种情况都可能影响到未来的发展,我们在等新的政策落地,如果再过一段时间不落地,解决库存问题很难。就像我们的二孩政策一样,想生的不能生了,能生的还在挣扎。政策选择的时机对不对,对市场影响是巨大的,这就是我们说的边际效应递减,为什么?因为时机没有对。后面的问题还有一大堆,有待于中央政策更进一步明确以后,我们才能做出判断。

 

以上是任志强在《财经》年会2016:预测与战略上的部分观点。

更多金融相关会议,请戳:http://www.huodongjia.com/finance/

内容来自于财经网,活动家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m.catawbaoil.com/9440.html,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小编微信:hdjkefu

 

找会议,上活动家(www.huodongjia.com)!方便、快捷、安全找到最优质的会议。更多精彩内容可关注活动家微信公众号:VESERVICE,或直接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活动家官方微信1 活动家APP下载1

]]>